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徐州新城區(qū)是徐州市政府各機關辦公的集中地,根據徐州市政府規(guī)定,目前夏季工作時間是上午九點到十二點,下午兩點到五點半。可是徐州市民張師傅在7月25號下午四點半到徐州市規(guī)劃局辦事,結果他發(fā)現從下午四點四十分開始,規(guī)劃局的工作人員就陸續(xù)開始離崗,到徐州市政府門前的道路上乘坐班車回家。(7月27日江蘇新聞網)
空面試熱點解析
@京華時報王聃:徐州市規(guī)劃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該局的通勤車有5點20分和5點30分等多趟。從徐州市規(guī)劃局步行至乘車地點,需要10多分鐘。倘若在5點半下班,可能趕不上回城的通勤車。但如此回應顯然經不起推敲,倘若覺得可能因此造成回家不便,最應該做的是調整通勤車的發(fā)車時間,而非其他。與公務員提前下班行為相對應的,其實是有關制度與約束的松懈,背后可能是更大的管理問題。我注意到,徐州市規(guī)劃局的工作時間是上午9點到12點,下午2點到5點半。換言之,他們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只有6個半小時,已低于正常的8小時工作制。即便只是從行政倫理的層面來分析,也容易令人不滿。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與民眾心理的高度預期,不僅是在上下班的時間上,于任何公共事務上,公務員群體或者公職人員都應該保持一種分寸感,嚴謹、審慎、節(jié)制,同步兼顧公眾的感受。
@人民網蔣萌:規(guī)定明明是五點半下班,徐州市規(guī)劃局的人四點四十分就開始做鳥獸散狀,讓辦事群眾情何以堪?與此相對應的是,群眾到管理部門辦事,常會聽工作人員說“不符合規(guī)定,不能辦”。兩相對比,同樣是規(guī)定,為什么有不同的執(zhí)行力?難倒,涉及約束公職人員的規(guī)定,某些公職人員就明里暗里放寬尺度?涉及群眾辦事的規(guī)定,哪怕能“通融”、服務應更人性化,某些公職人員也要“卡死”?此外,構建誠信社會是當下的一大主題,“說話算數”是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管理者,更應對承諾言出必行,為社會做好誠信表率。如果管理者連下班時間的規(guī)定都不能遵守,在工作承諾上“有水分”,會給社會留下怎樣的示范效應?關注一些細節(jié)問題,絕不是吹毛求疵。因為,細節(jié)問題往往是更深層問題的外露。行政機制改革,需要在有問題的機制與不良的人員思想上做文章,努力*深層問題與矛盾,而不是頭疼醫(yī)頭。以此,才能標本兼治。
@長江網郝亮:對于徐州新城區(qū)規(guī)劃局工作人員提前離崗下班這一情況,筆者必須重重拍磚,因為這種行為耽誤了前來辦事的群眾,引起了群眾的不滿,給當地政府形象抹了黑,并且據記者調查,該單位工作人員提前下班并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性的,也就是說不管有事沒事,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提前下班,筆者要問,這當前形勢如此嚴峻的政治形勢下,是誰給了你們提前下班的權力?
單位的工作人員經常性提前下班,首先是單位領導有責任,“一把手”沒有管好副職,沒有起到帶頭作用,沒有發(fā)揮好監(jiān)督職能,主體責任缺失。其次是各副職有責任,沒有落實好分管職能,對分管的人員提前下班不管不問,甚至放任,失去了一名副職應有的職責。再次是該單位的工作人有責任,不遵守作息時間隨意來去,把單位當成了娛樂場、提款機,失去約束力。眾所周知,公務員拿得是國家的錢,應該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國家不能白養(yǎng),憑什么你們就能隨意縮短工作時間。
打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公務員與其他職業(yè)相比,本身就有優(yōu)越性,所以再也不能搞特殊,而是要體現出更加公正和公平,以榜樣的作用來引領社會。筆者相信,徐州新城區(qū)規(guī)劃局絕對是個例,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因為大多數基層公務員還是比較辛苦的,甚至加班加點沒有怨言,他們才是中流砥柱。最后,希望當地政府部門能夠妥善處理此事,給廣大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紅網沈道遠:一個公職人員違反了上班紀律會受到處罰,但若是一個單位的公職人員都違反上班紀律,很可能在機關單位的輿論場中,就不再將此視為違紀了,而是一種利益均沾的福利。當一個公職人員看見其他公職人員都提前下班,而且都沒有受到處罰,自己又怎么會傻到不加入隊伍呢?就算是最后提前下班的行為要受到處罰,可是違紀的人數眾多,處罰也不會重到哪里去。畢竟法不責眾嘛。
再說,提前下班這種行為就目前的公職人員管理辦法而言,違紀成本也是很低的。領導無非就是約談一下,提醒下次注意罷了。難不成還能背個大過,開除不成?而且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單位的領導也經常提前下班,給下屬起了一個很壞的示范。于是乎,在私底下,提前下班就成了不少公務員的一種默契。雖然明知這是違紀,但是彼此心照不宣。
當集體提前下班成為了積習,其實,在此時領導恐怕也不愿意去充當這個打破“陋規(guī)”的“壞人”。一則這樣做了會在無形之中得罪單位的大多數,被下屬看成“異類”,拉來不少的“仇恨”;二則就算是處罰了,工作人員提前下班的違紀成本也不會太高,也難以起到懲戒效果。既然如此,對單位領導而言,的處理方式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出事就權當沒有看見。于是乎,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之間也在無形之中達成了默契。
那么,該如何打破工作人員和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和單位領導之間,這種潛在的默契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提高公職人員上班違紀的成本;其次,嚴格上下班考勤制度,以制度管人;再次,強化問責追責,抓反面典型;最后,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并且要落實自己的監(jiān)管職責。唯此,多管齊下,才能杜絕類似提前下班這種違反上班紀律的行為,也才能真正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公職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中,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鄂西北在線穆蓉:規(guī)劃局的工作人員本該五點半下班,然而四點四十左右陸陸續(xù)續(xù)就下班了,那后面來辦事的群眾怎么辦?試想,群眾以后到單位辦事是否還必須提早,以免在正常工作時間里去辦事,看見的卻是空空如也的辦事大廳?長此以往,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與形象將會何存?
工作人員沒有嚴格遵照工作時間上下班,這絕對不是個案。為什么這種情況屢禁不止,根源還是在于工作紀律意識不強,對待工作不夠認真、負責。每一個擁有工作崗位的人應該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角色地位,并認真履行自身角色對應的職責,簡單來說就是“在其位必須謀其政”,這是高效和諧社會所必備的素質?!霸谄湮?,謀其職,盡其責”。在思想道德上牢固樹立勤政為民的觀念,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行為上嚴格約束自己,嚴格工作紀律,遵守工作時間,讓自己的工作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經得起人民群眾的檢驗,這才是我們每個工作人員應該做的,也是必須做好的。
@搜狐齊博文:作為徐州市政府各機關辦公的集中地,本來就是引人注目的地點,然而還要“頂風違紀”,這難道不是整個公務隊伍的悲哀嗎?當然對于極個別的上班人員因為有事而提前下班,這個還能夠解釋得通,但是集體提前下班離崗,這不就是在養(yǎng)成不良作風嗎?所以此事肯定是不能蒙混過關的,相關部門也是表態(tài)要調查此事。但是據張師傅的反映,那就是提前下班離崗的工作人員都是在趕班車,這個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本來沒到下班的時間,為何班車要提前出發(fā),是不是其實并沒有提前出發(fā),而是為了去爭搶一個座位,等等問題筆者認為應該給舉報群眾,甚至是廣大的網友一個滿意的交代,這樣才能夠說得上是為人民服務。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一定要講究規(guī)章制度,無論是為人民群眾辦事的制度,還是在管理公職人員上面的制度,這些都是應該有規(guī)有據的,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規(guī)矩,才能夠讓制度得到保障,讓社會和諧發(fā)展,讓群眾利益得到化的保障。
當然對于公職人員提前下班離崗一事,肯定是不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畢竟對于辦事的群眾來說,看到了公職人員提前下班,這就是“辣眼睛”的事情,誰還會管你是一次還是兩次呢?
華圖解析:近年來,發(fā)生的關于公職人員提前下班的消息并不少見,而這些往往是個別公職人員的所作所為,更令人氣憤的是,有的單位竟然存在公務員集體提前下班情況。提前下班雖然和貪污腐敗相比,算不上什么大事,但這樣的行為影響的不僅是百姓利益,更損傷的是公職人員和政府機關的形象。
說到底,公職人員“提前下班”是慣出來的作風病。在全國都在積極改進工作作風的大環(huán)境下,為什么一些地方的公仆還敢逆勢而為,干出一些有損干部形象、黨和政府聲譽的出格事情來呢?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干部思想上存在“山高皇帝遠”的惰性思維外,可能的問題就是單位對干部的監(jiān)督處罰力度不到位、不夠,甚至有時是護犢情深,刻意的維護和包庇。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尤其要講究規(guī)章制度,無論是為人民群眾辦事的制度,還是對公職人員日常管理的制度,這些都是應該有規(guī)有據的,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規(guī)矩,才能夠讓制度得到保障,讓社會和諧發(fā)展,讓群眾利益得到化的保障。話說回來,在這起事件中,要反思的除了早退的公務員,還應該包括規(guī)劃局的相關領導。另外,全體公職人員都應該以此事為戒,畢竟,如果連按時上下班都做不到,還談什么為人民服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