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互聯(lián)網數據庫常考知識點復習(15)

字號:

數據字典及其構成
    數據字典是系統(tǒng)中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是進行詳細的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所獲得的主要成果。
    數據字典通常包括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五個部分。
    其中數據項是數據的最小組成單位,若干個數據項可以組成一個數據結構,數據字典通過對數據項和數據結構的定義來描述數據流,數據存儲的邏輯內容。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按照規(guī)范設計的方法,考慮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全過程,將數據庫設計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需求分析階段:進行數據庫設計首先必須準確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與處理)。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是最困難,最耗費時間的一步。需求分析的結果是否準確地反映用戶的實際要求,將直接影響到后面各個階段的設計,并影響到設計結果是否合理和實用。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它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于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邏輯結構設計是將概念結構轉換為某個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并對其進行優(yōu)化。
    4)數據庫物理設計階段:數據庫物理設計是為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huán)境的物理結構。
    5)數據庫實施階段:在數據庫實施階段,設計人員運用DBMS提供的數據語言及其宿主語言,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建立數據庫,編制和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入庫并進行試運行。
    6)數據庫運行和維護階段: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經過試運行后即可投入正式運行。在數據庫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對其進行評價,調整與修改。
    設計一個完整的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往往是上述六個階段不斷反復的過程。
    數據庫概念結構的主要特點
    1,能真實,充分地反映現實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能滿足用戶對數據的處理要求,是對現實世界的一個真實模擬.
    2.易于理解,從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計算機的用戶交換意見,用戶的積極參與是數據庫設計成功的關鍵.
    3,易于更改,當應用環(huán)境和應用要求改變時,容易對概念模型修改和擴充.
    4.易于向關系,網狀,層次等各種數據模型轉換.
    數據庫的物理設計
    數據庫在物理設備上的存儲結構與存取方法稱為數據庫的物理結構,它依賴于給定的計算機系統(tǒng)。為一個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huán)境的物理結構的過程,就是數據庫的物理設計。
    數據庫維護的主要內容
    ①、數據庫的轉儲和恢復
    ②、數據庫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③、數據庫性能的監(jiān)督、分析和改進
    ④、數據庫的重組織和重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