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知識:五子棋技巧

字號:

經(jīng)百余年的流行,到18世紀末期已成為與圍棋同級別的棋種。但由于當時先手無禁手,許多棋手的真實實力無法體現(xiàn)。19世紀初葉,當時被公認是五子棋界第一人的黑巖淚香,即后來的高山互樂第一世名人,為了解決這一弊端,召集了當時的南北高手進行商議,確定了不可走“三、三”的規(guī)定,不久即舉辦了新聞棋戰(zhàn),也就是老名人戰(zhàn)(相對于20世紀60年代舉辦的名人賽而言)。期間,還對五子棋進行了公開征名,最后通過投票多少確定為“連珠”兩字。沒過多長時間,對規(guī)則作了修改,只規(guī)定黑棋不可走“三、三”。幾年后由于比賽中黑棋非自愿走“三、三”棋型的增加又作了修訂,規(guī)定黑棋出現(xiàn)“三、三”棋型即判負,不論自愿與否。由此五子棋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數(shù)年后,高山互樂在與大家的協(xié)商下,又相繼推出了黑不可走“四、四”、“長連”、“四、三、三”等禁手的規(guī)定,進一步嚴格了規(guī)則。沒過多久,有人出版了最早的浦月、花月先手必勝法,頓時使五子棋界為之震驚。通過幾代棋手的努力,先手必勝法逐步完善起來了?,F(xiàn)在你知道五子棋不但是由我們的老祖先所發(fā)明,而且還曾遠征到歐洲!身為發(fā)明者的后代子孫,我們怎么能不會玩這項「國粹」哩?
    五子棋亦稱"連珠"、"連五子",它是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黑白傳統(tǒng)棋種之一。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據(jù)《增山海經(jīng)》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辭?!分幸嘌裕?五子棋中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現(xiàn)代五子棋(連珠)的基本下法是:先由執(zhí)黑棋一方將一枚棋子落在天元點上,為了尊重對方和出于禮貌,持白棋的一方通常將盤面的第二著棋布在天元下方周圍。
    據(jù)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當時主要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在日本京都,這一當時被稱作"五目碰"、"五格"的游戲在民間開始盛行起來。到公元1899年,經(jīng)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從這之后,連珠這一活動經(jīng)過不斷改良,主要是規(guī)則的變化,例如1899年規(guī)定:禁止黑白雙方走"雙三";1903年規(guī)定:只禁止黑方走"雙三",1912年規(guī)定:黑方被被迫走"雙三"亦算輸;1916年規(guī)定:黑方不許走"長連";1918年規(guī)定:黑方也不許走"四、三、三";1931年規(guī)定:黑方不許走"雙四",并規(guī)定將19×19的圍棋盤改為15×15的五子棋專用棋盤。通過這一系列的規(guī)則變化最終使五子棋成為今天的職業(yè)連珠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棋。
    1988年8月8日,國際連珠聯(lián)盟(RIF)由日本、俄羅斯、瑞典、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九個成員國在瑞典宣告創(chuàng)立。以后陸續(xù)有近四十個國家相繼加入。1989年8月、1991年8月、1993年8月1995年8月分別舉辦了第一、二、三、xx屆世界錦標賽,除了第xx屆的冠軍是愛沙尼亞人之外,第一、二、xx屆的冠軍都是日本人。五子棋的世界錦標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目前日本選手,研究也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