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傳六耳【五字成語】出處|解釋|示例|用法|來歷

字號:

【詞匯】法不傳六耳
    【注音】fǎ bù chuán liù ěr
    【解釋】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
    【示例】1、當(dāng)代·殷謙《天廷秘傳》:“時,大殿內(nèi)三弟子待命。天斗曰:‘今敕爾等開創(chuàng)星系,賜汝等法器三件,以為開創(chuàng)星系之用。軒轅昊,為師賜汝持昊靈寶盒,此乃萬法之源,持此寶可變化萬相萬物,可預(yù)知三界之事,可得萬千力量於一身,汝且前來,為師授密法于汝,切記,法不傳六耳!’軒轅昊忙跪于天斗膝前。但見天斗合眸合掌,拂塵輕掃軒轅昊天靈蓋。”(殷謙·《天廷秘傳》第二回)2、佛門有句話,~。大師父總該知道。 ★《花城》1981年第4期
    【來歷】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天下之事皆知曉,具不可考據(jù),六耳獼猴在洪荒中四處偷藝,故有法不傳六耳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