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刑法學》復習資料:刑事責任

字號:

刑事責任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可作三分法:完全無責任年齡(不滿14周歲)、相對責任年齡(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完全責任年齡(16周歲以上)。
    ①周歲的計算原則,應當以實足年齡為準,自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為已滿14周歲或16周歲;
    ②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八種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拐賣婦女過程中****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兒童罪。如果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有該行為的,仍應對****行為負刑事責任。****包含******(但定****罪,若滿16周歲則定******罪),但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與****發(fā)生性關系,情節(jié)輕微、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應追究刑事責任;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③搶劫罪不僅包括第263條所規(guī)定的搶劫罪,還包括其他類型的“準搶劫罪”,如269條、267條第2款(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攜帶兇器搶奪的);
    ④毒品犯罪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販賣毒品的行為負刑事責任,對基本性質相同危害程度相等的走私、制造、運輸毒品的行為則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對綁架罪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參與殺害人質的,應當定故意殺人罪,并承擔刑事責任。
    ⑤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僅僅對法定的幾種故意犯罪負刑事責任,而對任何過失犯罪是都不負刑事責任的。
    ⑥對于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適用刑罰時應當遵循的兩個原則:一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二是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要求同時具備辨認能力(認識因素)與控制能力(意志因素),即犯罪能力;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有無以及程度的因素有:年齡、精神障礙、生理功能喪失等。還是以三分法為準來掌握:完全無責任能力、限制責任能力、完全責任能力。
    部分或限制或曰相對責任能力者,主要有這樣幾類人員:一是已滿14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并且不適用死刑;二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三是聾啞人或盲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辨認控制能力的判斷:(1)醫(yī)學判斷:是否有精神病(含病理性醉酒);(2)心理學判斷:精神異常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醉酒情況下的行為人,可以成為刑法上承擔刑事責任的主體。
    病理性醉酒的行為人:在故意引起的情況下承擔刑事責任——原因上的自由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