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考前警惕10件事破功

字號:

1、后沖刺,抓緊一切時間大肆搞題海戰(zhàn)術
    時間不多了,大部分考生其實是抓狂狀態(tài),心里慌張,覺得好多書都沒看完,看了也覺得和沒看一樣。于是,為了找到一點安全感,便從大量做題的快感中來麻木自己。
    其實,越到考前,越要回歸到參考書本身。政治原理,專業(yè)課指定教材,后20天的大方向不是高精尖沖難題,而是再把基礎的知識過一遍。
    2、完全放松自己,放緩復習節(jié)奏
    考研的時間一般都是一年當中冷的時候,天寒地凍,這時候看書參加考試也是一種折磨。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前面已經(jīng)看了那么久的書了,只剩下20天,這下終于快要解放了,便對自己完全放松起來。
    考前20天雖然不要太過緊張,但也要適度保持緊迫感,找到考前沖刺的感覺。
    3、過度依賴考場上的臨場發(fā)揮
    考研戰(zhàn)場上的臨場發(fā)揮,基本上等于一個傳說。有些同學平常不好好復習,妄想著考場上大神附體,健筆如飛。
    其實真正考試,完全是一種高壓的狀態(tài),一緊張以前背過什么可能瞬間秒忘,就更別提還有如神助了。摒棄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跟著自己節(jié)奏安心復習才是正道。
    4、文科備考茫無目的,不分重點
    文科類考試的參考書一般都特別多,幾本十幾本不嫌多,要記的原理和要背的概念也都一大串,文科生記憶負擔不小?;貧w教材,并不是從頭到尾每個字重新看,既沒時間,也沒精力。
    記得以前看網(wǎng)上一個考上的會計碩士分享曾經(jīng)備考經(jīng)歷,說考前主要是把時間花在構建自己知識體系上了,根據(jù)教材的目錄和章節(jié)標題反向回憶看過的內(nèi)容,結果考場上答大題的思路特別快。
    5、理科鉆研難題、怪題、偏題
    對于理科考研生來說,考前只有20天的時間,每做一道難偏題花費的機會成本都高得嚇人。試卷上70%以上不是這些難題,而是書本上例題變換出的偏基礎類型的題。
    理科生后的沖刺階段,重點看的應該是以前自己沒有做對的題,并且好好想想自己錯在哪,以免在考場上再犯同樣的錯誤。
    6、考前"爭分奪秒"地熬夜
    無論之前復習的情況如何,決定命運的都是考試的那兩天,所以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撐到考試結束是重要的。
    考前20天,切記不可熬夜,否則得不償失。
    7、突然改變飲食習慣,暴飲暴食
    這個和熬夜也一樣,暴飲暴食也是突然改變作息飲食習慣,令身體一時難以適應。一切波動過大的事情,好都不要做,或者留到考試結束完再做。
    暴飲暴食,還會讓思維的速度放緩,降低大腦的活性。
    8、為模擬題一兩分或一兩題糾結,影響心情
    考前做模擬題,比如政治沖刺卷子,為的不是看自己究竟能考多少分,而是保持一種臨考前的狀態(tài)。模擬題再真也不是真題,難度的波動幅度也比較大,因此不足為信。
    考前的鴨梨本來就山大了,沒必要自己再往身上背更多的壓力包袱。
    9、道聽途說,聽信小道消息
    考前經(jīng)常會有一大幫的大神出來預測,今年這道題肯定考,那道題肯定考不到。但實際情況是,在沒打開試卷之前,一切都只是基于過去經(jīng)驗上的一種推測。
    別為這些小道消息而走神,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之前所有的努力。靠自己,你才是準研究生。
    10、心煩意亂,焦躁過度。
    考前有緊張、壓力的情況很正常。后來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考前沖刺也經(jīng)歷過一段"煩躁期"。要相信,90%以上你擔心的事情,后都不會發(fā)生。
    不管考場發(fā)揮如何,堅持過完后7天,堅持考完所有的科目。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不僅是幫助你沖刺到終點,更重要的,是讓你的人生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