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倒裝句

字號:

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yīng)修辭表達(dá)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shí)有時(shí)要作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主謂倒裝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賓語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所思何)——《木蘭詩》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會賓客大宴(大宴賓客)——《口技》
    菊之愛(菊),陶后鮮有人——《愛蓮說》
    蓮之愛(蓮),同與者何人——《愛蓮說》
    牡丹之愛(牡丹),宜乎眾矣——《愛蓮說》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ㄖ端蜄|陽馬生序》
    微斯人,吾誰與(誰)歸——《岳陽樓記》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滿井游記》
    時(shí)人莫之許(之)——《隆中對》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輸》
    萬鐘于我何加(何)焉——《魚我所欲也》
    何以(何)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忌不自信(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它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shí)應(yīng)放在謂語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祭以尉首(祭)——《陳涉世家》
    徐噴以煙(以煙徐噴)——《童趣》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與步于中庭(步)——《記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觀潮》
    不戚戚于貧賤(戚戚)——《五柳先生傳》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借)——《送東陽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倉鷹擊于殿上(擊)——《唐雎不辱使命》
    信義著于四海(著)——《隆中對》
    躬耕于南陽(耕)——《出師表》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師表》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起)——《公輸》
    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魚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狀語后置
    介詞短語作狀語,為強(qiáng)調(diào)該狀語而后置于動詞后。
    例:
    又七年,(自)還自揚(yáng)州——《傷仲永》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辭)——《孫權(quán)勸學(xué)》
    (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瀉出)者——《醉翁亭記》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滿井游記》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發(fā))——《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五)定語后置
    常用“者”作標(biāo)志,翻譯時(shí)放在名詞前面。
    例:
    蓋簡桃核修狹者(桃核)為之——《核舟記》
    其兩膝相比(兩膝)者——《核舟記》
    遂率子孫荷擔(dān)(子孫)者三夫——《愚公移山》
    馬之千里(馬)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更有癡似相公(癡)者——《湖心亭看雪》
    鳶飛戾天(鳶)者,望峰息心——《與朱元思書》
    諸郡縣苦秦吏者(郡縣),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居廟堂之高(廟堂)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江湖)則憂其君——《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