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一)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趙太后新用事(新:剛剛)
2、老婦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謝:道歉)
4、老婦恃輦而行(恃:依靠,依賴)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為長安君約車百乘(約:置辦,配備)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義詞
1、質:
文質彬彬(本質)
質疑問難(詢問)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作抵押,……做人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質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也(用 )
3、甚:
若長安君主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
4、異:
永州之野產異蛇(奇異)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
5、少:
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賤息舒祺,少,不肖(年齡小)
6、為: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作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替)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做,準備)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做,治)
四、詞類活用
1、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侯:名作動,封侯;繼:動作名,繼承人)
2、日食飲得無衰乎(日:名作狀,每日)
3、沒死以聞(聞:使動,使……聽聞)
4、今媼尊長安君之位(尊:使動,使……尊)
五、古今異義詞
1、至于:至于趙之為趙
古義:到,上推到;今義:多作副詞,表示另提到一事
六、文言句式
1、趙氏求救于齊(狀語后置)
2、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賓語前置)
七、重點翻譯句
1、 日食飲得無衰乎?
譯: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2、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譯:我私下認為您喜歡燕后超過喜愛長安君。
3、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譯:難道這不是為他作長遠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做國君嗎?
4、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譯:從這一代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他的繼承人有在的嗎?
5、微獨趙,諸侯有在者平?
譯:不僅僅是趙王,其他諸侯的子孫繼承人有在的嗎?
6、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譯:這樣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會降臨到他們身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他們的子孫身上。
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譯:父母愛惜自己的子女,就替他們作長遠的打算。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二)
一. 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 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若不闕秦皇島 闕,通“缺”,損害。 秦伯說 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2.《勾踐滅吳(節(jié)選)》 南至于句無 句,通“勾”。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 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月釋其政 政,通“征”。 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 億有三千 有,通“又”。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魔厲,摩厲,通“磨礪”,切磋,磨煉。 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歠也鋪,通“哺”,給人食物吃。歠,通“啜”,給人水喝。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4.《觸龍說趙太后》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寡人之于國也》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過。 涂有餓莩 涂,通“途”,道路。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6.《勸學》 雖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二.古今異義
1.敢以煩執(zhí)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y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齲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yǎng)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三.常見實詞歸類
1.〈〈燭之武退秦師〉〉 則名微而眾寡(低微)微 微聞鼠有作作索索(隱隱地)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疆,以…….為邊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說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喜歡,高興)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辭 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不辭勞苦(推托)
2.〈〈勾踐滅吳(節(jié)選)〉〉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知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主持) 孰為汝多知乎(通“智”)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復) 復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zhàn)(再)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恢復)果行,國人皆勸(鼓勵)勸 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說) 自殺未遂(實現(xiàn),成功)遂 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于是,就)遂使之行成于吳(終)
3.〈〈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圓)方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方)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剛、正)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通“熟”,仔細)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若有作*犯科及忠善者(善良,善事) 王曰:“善?!?好,表示同意的應答詞)善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誠意,真心)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副詞,確實,實在)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朝拜)朝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朝濟而夕設版焉(早晨) 奉命于危難之間(期間)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間或)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夾雜)
4.〈觸龍說趙太后〉 不若長安君之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甚 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 及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趕得上)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少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賤息舒祺,少,不肖(年齡小,shòo)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異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質(質地)質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做抵押品,做人質)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詢問)
5.〈寡人之于國也〉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兵器,代指武力)兵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部隊)草木皆兵(士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與“彎”相對)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只,不過)理直氣壯(公正的,正義的)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錢)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失去)奪 喧賓奪主(壓倒)
6.〈勸學〉用心一也(因,由)又備經年裹物之用(用途,用處)用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物資財用)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采用)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雖有槁暴(pù,曬) 暴 暴殄(tiǎn)天物(bào,糟蹋) 性情暴躁(bào,急噪)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遠看) 望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適冬之望日前后(農歷每月十五)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給) 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圣心備焉(具備) 備 有備無患(準備) 關懷備至(詳備,完全到位)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qiáng,強壯)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主強(qiáng,強壯,強大,健壯) 強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有余,有多)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強,強迫)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停止,消失) 絕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 佛印絕類彌勒(極,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三)
一.常見常用字形的分辨
敞(敞)開 僻(僻靜) 綴(點綴)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輟(輟學)蔽(遮蔽) 啜(啜泣) 弊(針砭時弊) 掇(拾掇)鑠(眾口鑠金) 瀉(傾瀉) 倩(倩影)爍(閃爍) 泄(發(fā)泄) 靖(綏靖)礫(瓦礫). 躁(煩躁) 靚(靚麗) 諧(和-諧)燥(枯燥、干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別) 采(神采) 髓(腦髓)辯(辯論)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進、蹩腳 ) 鏤(鏤空) 晤(晤見)瞥(瞥見) 褸(襤褸) 梧(梧桐)縷(絲縷) 蕪(蕪雜) 嫉(嫉恨) 竟(竟然)憮(憮然) 疾(疾病) 競(競爭)頻(頻繁) 嬉(嬉戲) 嘉(嘉賓)瀕(瀕臨) 嘻(嘻嘻哈哈) 佳(佳麗)驛(驛站) 礪(砥礪) 遐(遐想) 繹(演繹) 厲(嚴厲) 暇(閑暇)懌(不懌) 寥(寂寥) 藹(和藹) 喋(喋血)廖(姓廖) 靄(暮靄) 諜(間諜)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誣(誣陷) 暗(暗淡) 宥(寬宥)殞(殞命) 弦(弦歌) 怯(怯懦)隕(隕落) 舷(舷窗) 祛(祛除)銷(積毀銷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別)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搖)
二.詞語解釋
1. 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 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 跫音:腳步聲。 6. 如愿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xiàn)。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環(huán)境偏遠、幽靜。 9. 羞澀: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 10. 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長;形容女子姿態(tài)優(yōu)美。 11. 風姿: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 12. 倩影:美麗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 婀娜:輕盈柔美貌。 15. 寧謐:安靜,安寧。 16. 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 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 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 嫉恨:憎恨。 22. 誹謗:造謠污蔑,惡意中傷。 23. 詛咒:咒罵。 24.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 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 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fā)的憤怒充滿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聊,依賴。 29. 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機:永遠保持生機。 32. 奚落:譏誚;諷刺。 33. 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撫慰。 35. 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 褻瀆:輕慢,冒犯。 37. 殺一儆百:儆,警戒。殺一個人而使許多人引以為戒。 38.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誤。
三.詞語辨析
1.均勻•和-諧原句: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餓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月色》“均勻”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數(shù)量相當,多指時間或空間間隔?!昂?諧’是指配合的適當,協(xié)調;或指和睦,融合
2.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原句:這座空中樓閣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內設計和其他的裝飾。(《我的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重在說明沒有根基,脫離實際,根本不可能,它是幻想,可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空想等?!昂J序讟恰笔腔镁埃杀扔饕谆脺绲摹跋M薄疤摶谩钡那熬暗?。
3.意圖.企圖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我與地壇〉〉) “意圖”,指希望達到某種目的的打算,名詞;企圖,指圖謀、打算,動詞,如:在這篇作品中,作者企圖表現(xiàn)的主題并不突出。
4.領域.范疇原句: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在馬克思墓前講話〉〉)二者都是名詞,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圍. “領域”,可以指認識的范圍,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會活動,使用范圍較大. “范疇”,哲學術語,只能用在思維邏輯等方面,使用范圍教小.如:本質和現(xiàn)象是唯物主義辨證法的基本范疇.
5.摸索.探索原句: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索.(《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經驗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地尋找,對象多為方向.門徑.經驗等.有“ 試探” 的意思.。“探索”,側重進行深入的探究,試圖發(fā)現(xiàn),求得隱藏的事物,對象多為本質.根源.奧秘.規(guī)律等。書面語言色彩更為嚴濃厚。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6.歷程.里程原句:北大在長期發(fā)展和斗爭里程中形成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顯示的不斷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向上的優(yōu)良學風,生動的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在慶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上的講話》) “歷程”指經歷的過程?!袄锍獭敝赴l(fā)展的過程。
7.喧鬧•喧嘩•喧嚷•喧擾.•喧騰原句: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胡同文化》)喧鬧:喧嘩且熱鬧,如:喧鬧的城市。喧嘩:聲音大而雜亂,如:笑語喧嘩。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如:人聲喧嚷。喧騰:喧鬧沸騰,如:工地一片喧騰。
8.安土重遷•安居樂業(yè)原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大不愿意搬家。(《胡同文化》)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安居樂業(y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勞動。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四)
《燭之武退秦師》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線索:
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為中心。故事先點出了戰(zhàn)事爆發(fā)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為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接著寫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只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秦晉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晉訂立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于達到秦鄭為盟的結果。
2、鑒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思路:
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
3、分析燭之武、佚之狐、鄭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時,深明大義,以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叭羰範T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則是個勇于自責的上級領導人。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4、鑒賞課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
課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運用正面描寫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xiàn)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五)
1《竇娥冤》—關漢卿
(1)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2)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2《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讞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賬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6《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7《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8《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趙太后新用事(新:剛剛)
2、老婦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謝:道歉)
4、老婦恃輦而行(恃:依靠,依賴)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為長安君約車百乘(約:置辦,配備)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義詞
1、質:
文質彬彬(本質)
質疑問難(詢問)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作抵押,……做人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質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雖悔之,亦無及也(用 )
3、甚:
若長安君主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
4、異:
永州之野產異蛇(奇異)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
5、少:
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賤息舒祺,少,不肖(年齡小)
6、為: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作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替)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做,準備)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做,治)
四、詞類活用
1、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侯:名作動,封侯;繼:動作名,繼承人)
2、日食飲得無衰乎(日:名作狀,每日)
3、沒死以聞(聞:使動,使……聽聞)
4、今媼尊長安君之位(尊:使動,使……尊)
五、古今異義詞
1、至于:至于趙之為趙
古義:到,上推到;今義:多作副詞,表示另提到一事
六、文言句式
1、趙氏求救于齊(狀語后置)
2、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賓語前置)
七、重點翻譯句
1、 日食飲得無衰乎?
譯: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2、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譯:我私下認為您喜歡燕后超過喜愛長安君。
3、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譯:難道這不是為他作長遠的打算,希望他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做國君嗎?
4、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譯:從這一代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算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他的繼承人有在的嗎?
5、微獨趙,諸侯有在者平?
譯:不僅僅是趙王,其他諸侯的子孫繼承人有在的嗎?
6、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譯:這樣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會降臨到他們身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他們的子孫身上。
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譯:父母愛惜自己的子女,就替他們作長遠的打算。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二)
一. 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 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若不闕秦皇島 闕,通“缺”,損害。 秦伯說 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2.《勾踐滅吳(節(jié)選)》 南至于句無 句,通“勾”。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帥,通“率”。 將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月釋其政 政,通“征”。 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通“娶”。 億有三千 有,通“又”。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魔厲,摩厲,通“磨礪”,切磋,磨煉。 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歠也鋪,通“哺”,給人食物吃。歠,通“啜”,給人水喝。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 4.《觸龍說趙太后》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愛。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寡人之于國也》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過。 涂有餓莩 涂,通“途”,道路。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6.《勸學》 雖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二.古今異義
1.敢以煩執(zhí)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y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8.丈夫二十不齲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yǎng)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三.常見實詞歸類
1.〈〈燭之武退秦師〉〉 則名微而眾寡(低微)微 微聞鼠有作作索索(隱隱地)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邊遠的地方)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疆,以…….為邊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說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一種文體)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喜歡,高興)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辭 停數(shù)日,辭去(告別)不辭勞苦(推托)
2.〈〈勾踐滅吳(節(jié)選)〉〉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知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主持) 孰為汝多知乎(通“智”)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復) 復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zhàn)(再)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恢復)果行,國人皆勸(鼓勵)勸 勸君更盡一杯酒(勸說) 自殺未遂(實現(xiàn),成功)遂 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于是,就)遂使之行成于吳(終)
3.〈〈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圓)方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方)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剛、正)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孰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通“熟”,仔細)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若有作*犯科及忠善者(善良,善事) 王曰:“善?!?好,表示同意的應答詞)善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誠意,真心)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副詞,確實,實在)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朝拜)朝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朝濟而夕設版焉(早晨) 奉命于危難之間(期間)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間或)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夾雜)
4.〈觸龍說趙太后〉 不若長安君之甚(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嚴重)甚 目似瞑,意暇甚(很)好讀書不求甚解(仔細,深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趁) 及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以及)徐公何能及君也(趕得上)少時,一狼徑去(短時間)少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老臣賤息舒祺,少,不肖(年齡小,shòo)太后笑曰:婦人異甚(特別) 異 漁人甚異之(以`````為異,對```````感到詫異)曰“姑俟異日觀”云爾(另外的)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質(質地)質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做抵押品,做人質)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詢問)
5.〈寡人之于國也〉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兵器,代指武力)兵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部隊)草木皆兵(士兵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與“彎”相對)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只,不過)理直氣壯(公正的,正義的)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錢)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失去)奪 喧賓奪主(壓倒)
6.〈勸學〉用心一也(因,由)又備經年裹物之用(用途,用處)用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yè)(物資財用)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采用)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雖有槁暴(pù,曬) 暴 暴殄(tiǎn)天物(bào,糟蹋) 性情暴躁(bào,急噪)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遠看) 望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適冬之望日前后(農歷每月十五)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給) 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圣心備焉(具備) 備 有備無患(準備) 關懷備至(詳備,完全到位)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qiáng,強壯)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主強(qiáng,強壯,強大,健壯) 強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有余,有多)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強,強迫)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停止,消失) 絕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 佛印絕類彌勒(極,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三)
一.常見常用字形的分辨
敞(敞)開 僻(僻靜) 綴(點綴)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輟(輟學)蔽(遮蔽) 啜(啜泣) 弊(針砭時弊) 掇(拾掇)鑠(眾口鑠金) 瀉(傾瀉) 倩(倩影)爍(閃爍) 泄(發(fā)泄) 靖(綏靖)礫(瓦礫). 躁(煩躁) 靚(靚麗) 諧(和-諧)燥(枯燥、干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別) 采(神采) 髓(腦髓)辯(辯論)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進、蹩腳 ) 鏤(鏤空) 晤(晤見)瞥(瞥見) 褸(襤褸) 梧(梧桐)縷(絲縷) 蕪(蕪雜) 嫉(嫉恨) 竟(竟然)憮(憮然) 疾(疾病) 競(競爭)頻(頻繁) 嬉(嬉戲) 嘉(嘉賓)瀕(瀕臨) 嘻(嘻嘻哈哈) 佳(佳麗)驛(驛站) 礪(砥礪) 遐(遐想) 繹(演繹) 厲(嚴厲) 暇(閑暇)懌(不懌) 寥(寂寥) 藹(和藹) 喋(喋血)廖(姓廖) 靄(暮靄) 諜(間諜)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誣(誣陷) 暗(暗淡) 宥(寬宥)殞(殞命) 弦(弦歌) 怯(怯懦)隕(隕落) 舷(舷窗) 祛(祛除)銷(積毀銷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別)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搖)
二.詞語解釋
1. 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 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 跫音:腳步聲。 6. 如愿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xiàn)。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環(huán)境偏遠、幽靜。 9. 羞澀: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 10. 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長;形容女子姿態(tài)優(yōu)美。 11. 風姿: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 12. 倩影:美麗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 婀娜:輕盈柔美貌。 15. 寧謐:安靜,安寧。 16. 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 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 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 嫉恨:憎恨。 22. 誹謗:造謠污蔑,惡意中傷。 23. 詛咒:咒罵。 24.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 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 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fā)的憤怒充滿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聊,依賴。 29. 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機:永遠保持生機。 32. 奚落:譏誚;諷刺。 33. 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撫慰。 35. 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 褻瀆:輕慢,冒犯。 37. 殺一儆百:儆,警戒。殺一個人而使許多人引以為戒。 38. 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誤。
三.詞語辨析
1.均勻•和-諧原句: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餓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荷塘月色》“均勻”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數(shù)量相當,多指時間或空間間隔?!昂?諧’是指配合的適當,協(xié)調;或指和睦,融合
2.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原句:這座空中樓閣占了地利,可以省去室內設計和其他的裝飾。(《我的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重在說明沒有根基,脫離實際,根本不可能,它是幻想,可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空想等?!昂J序讟恰笔腔镁埃杀扔饕谆脺绲摹跋M薄疤摶谩钡那熬暗?。
3.意圖.企圖原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我與地壇〉〉) “意圖”,指希望達到某種目的的打算,名詞;企圖,指圖謀、打算,動詞,如:在這篇作品中,作者企圖表現(xiàn)的主題并不突出。
4.領域.范疇原句: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在馬克思墓前講話〉〉)二者都是名詞,都可以指一定的范圍. “領域”,可以指認識的范圍,也可以用于一般的社會活動,使用范圍較大. “范疇”,哲學術語,只能用在思維邏輯等方面,使用范圍教小.如:本質和現(xiàn)象是唯物主義辨證法的基本范疇.
5.摸索.探索原句: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索.(《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經驗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地尋找,對象多為方向.門徑.經驗等.有“ 試探” 的意思.。“探索”,側重進行深入的探究,試圖發(fā)現(xiàn),求得隱藏的事物,對象多為本質.根源.奧秘.規(guī)律等。書面語言色彩更為嚴濃厚。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6.歷程.里程原句:北大在長期發(fā)展和斗爭里程中形成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顯示的不斷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向上的優(yōu)良學風,生動的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在慶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上的講話》) “歷程”指經歷的過程?!袄锍獭敝赴l(fā)展的過程。
7.喧鬧•喧嘩•喧嚷•喧擾.•喧騰原句: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胡同文化》)喧鬧:喧嘩且熱鬧,如:喧鬧的城市。喧嘩:聲音大而雜亂,如:笑語喧嘩。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如:人聲喧嚷。喧騰:喧鬧沸騰,如:工地一片喧騰。
8.安土重遷•安居樂業(yè)原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大不愿意搬家。(《胡同文化》)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安居樂業(y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勞動。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四)
《燭之武退秦師》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線索:
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為中心。故事先點出了戰(zhàn)事爆發(fā)的原因,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又為下文“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接著寫鄭國君決定通過外交途徑來解除危機,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鄭伯自責,情真意切感動燭之武,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決定只身見秦伯。進而闡述保存鄭國對秦的好處,利用秦晉的矛盾,指出晉國的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使秦國意識到與晉訂立盟約不助鄭的危險,終于達到秦鄭為盟的結果。
2、鑒賞燭之武說服秦穆公的思路:
燭之武為了說服秦穆公退師,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鄭知之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
這段說辭只有125字,表現(xiàn)出燭之武高明的心理戰(zhàn)術和精彩的外交辭令。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若秦穆公明白了這一層,就很可能反過來棄晉幫鄭,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說辭,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
3、分析燭之武、佚之狐、鄭伯等主要人物形象: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時,深明大義,以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叭羰範T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則是個勇于自責的上級領導人。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4、鑒賞課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
課文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運用正面描寫的方法。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xiàn)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另外,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五)
1《竇娥冤》—關漢卿
(1)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2)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要什么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2《望海潮》—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讞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賬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4《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6《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辏瑧n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7《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8《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