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從落實工作責任、深化日常了解、注重分析研判、加強動議審查、強化任前把關、嚴格責任追究等幾個方面,對如何防止干部“帶病提拔”提出明確要求?!兑庖姟窐淞Ⅴr明的用人導向,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對于指導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不斷提高選人用人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月30日 《光明日報》)
空面試熱點解析
@光明日報爾令奇:干部“帶病提拔”,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影響惡劣,對黨的事業(yè)、政治生態(tài)、用人導向,都造成極大的傷害,干部群眾反應強烈。從對一些干部“帶病提拔”案例的分析看,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個別地方或部門的領導干部用人憑個人好惡,不出于公心、不堅持原則,千方百計把一些群眾早有議論和反映的干部往上推;有的是少數干部表里不一、善于偽裝,違法違紀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知情面很窄,難以被發(fā)現;有的是考察干部不深入、不全面,考察失真失實、監(jiān)督管理不力。凡此種種,說明解決干部“帶病提拔”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防止干部“帶病提拔”,重在形成責任清晰、措施有力、相互銜接、完整閉合的防范機制,《意見》的幾方面舉措突出體現了這個鮮明特點。首先要做好日常了解、綜合研判這兩個基礎性工作。通過調研、平時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民主生活會、談心談話等渠道,加強對干部的重點研判和經常性研判,綜合分析干部政治品質、道德品行、作風表現、履行選人用人職責、廉潔自律等情況,對干部是否“帶病”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其次要抓好動議審查、任前把關這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動議主體職責權限和程序,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集體把關作用;通過做深做實做細干部任前考察工作,既防住“帶病”干部,又保護了好干部。最后著力形成明確責任、追究責任完整的落實鏈條。明確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在選人用人上的責任,并與履職考核掛起鉤;建立健全干部“帶病提拔”問責機制,對存在領導不力、把關不嚴、考察不準甚至故意隱瞞、執(zhí)意提拔等情形的嚴肅追責,形成把責任挺在前面、以責任追究壓陣的閉合系統。
十八大以來,作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重要內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大、措施實,體系框架逐步清晰、完善。2014年修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解決干部“上”的問題,2015年實施《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試行)》解決干部“下”的問題,今年出臺《意見》,又在干部“上”與“下”之間筑起一道“防火墻”。有制度不落實,比沒有制度的危害還要大。《意見》對落實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工作責任作了明確要求,各責任主體責無旁貸,必須敢于負責、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推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讓干部切實感受到選人用人的正確導向,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為官有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政治氣象。
@人民網倪洋軍:要想讓“帶病”干部止步,必須始終堅持“三個并重”。平時與集中并重。俗話說,功夫在平時,訓練在日常。帶兵打仗,強調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干部選任,更要堅持日常了解和集中考察相結合,堅決防止突擊提拔和各種無原則、無規(guī)矩的“臨時動議”。上級與下級并重。有道是,上行下效。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必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才能把制度規(guī)定落到實處。督查與問責并重。陽光是的防腐劑。權力只有公開運行,才能防止被濫用。防止干部“帶病提拔”,不能失去監(jiān)督。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培養(yǎng)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從嚴管理干部,防止干部“帶病提拔”,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題中之意和關鍵所在,更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取得新勝利的重要保障?!兑庖姟返某雠_無疑為做好新時期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級各地黨委(黨組)必須用最鮮明的態(tài)度、最堅定的決心、最有力的措施,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順利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中國網王曦: “帶病提拔”的典型類型主要有“藏而不露型”、“露而不究型”、“究而未定型”、“明知故犯型”。俗語說的好,“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好獵手”。無論是以上的哪種類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狐貍”有多狡猾,而在于“獵手”的“犯困打盹”。 十八大以來的“打虎”榜中,官方證實或媒體報道存在帶病提拔的“要害崗位”官員,比較典型的至少有12人。其中多人都是步步升、步步貪,有的居然“一路被舉報,一路有驚喜”,而濟南市原市委書記王敏更是創(chuàng)造了帶病提拔歷史長達22年的紀錄。有些組織人事干部的“懶病”可見一斑。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懶病”都已經快惡化為“懶癌”了。因此,對“帶病提拔”這一“懶病”,我們不僅必須得治,而且要下大力度狠治。
欲治其病,先究其根。說到底,“帶病提拔”這種“懶病”還是因為缺乏責任意識?,F在有許多干部抱著“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心態(tài)在混日子。為此,各級黨委政府也都相應出臺了《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讓勤者有通途,懶者有畏懼,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對“燈下黑”現象仍缺乏警惕。組織人事干部作為管人者,如果眼睛總盯著別人,卻不反躬自省,久而久之難免也會產生“優(yōu)越心理”,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然而規(guī)矩制度面前從來也不能允許有例外,對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必須“零容忍”。組織人事干部肩負著黨和國家的重托,掌握著人事任免的大權,尤其是今明兩年恰逢各級黨組織集中換屆年,組織人事干部懶一懶,日后的隱患則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要想根治“帶病提拔”這種“懶病”,使樹立組織人事干部樹立起牢固的責任意識,筆者認為不如用“終身追責”倒逼“終身負責”,給他們戴上“緊箍咒”,讓其想懶也懶不得。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要讓組織人事干部真正明白,自己的字不能隨便簽,自己的話不可隨便說,自己要為自己的言行、工作負責。一旦某位干部被發(fā)現“帶病提拔”,即使當時經手的組織人事干部已經轉崗、退休仍然要嚴肅處理。每名組織人事干部一定要懂得自己今日的懶惰與疏忽就是自己放在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切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荊楚網水洪波:防止“帶病提拔”,深化日常了解,多把功夫下在平時。堅持把“好干部”標準放在首位,把好了頭一關,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把帶病干部先擋在提名名單之外,減少“治病”的困擾。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把好選人用人關,大力培養(yǎng)、大膽使用忠誠干凈擔當、謀改革促發(fā)展實績突出的干部。在換屆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意見》規(guī)定,對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要旗幟鮮明地撐腰鼓勁、大膽使用,堅決防止干部“帶病提拔”。
讓群眾舉報監(jiān)督廣起來,倒查追究機制硬起來。堅持用好的作風識人、選人、用人,把干部思想作風上的表現作為考察的重要內容,強化考察的透視功能,對作風方面有“大病”、犯“重病”的干部,絕不能提拔使用、姑息養(yǎng)*;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群眾公論,對群眾意見充分吸取具體分析,是防止考察干部失真的治本之策;堅持干部考察“績”“廉”并重;堅持監(jiān)督關口前移和全程監(jiān)督;堅持選拔任用的組織程序,守住組織紀律、按“規(guī)矩”來;堅持帶病提拔倒查問責,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
有病就得治,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必須要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從選人用人著手并引向深入。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皫Р∩蠉彙薄斑吀吷爆F象的存在,給我們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敲響了警鐘!因為用人上的失誤,使腐敗分子把持領導崗位和重要部門,他們猶如寄生在黨和政府肌體上的毒瘤,將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帶來無窮的禍害,必須下大氣力加以根治。
@張家界在線王京凱: “帶病提拔”顧名思義,就是干部在政治品質、道德品行、廉潔自律等方面存在違規(guī)違紀行為已影響到使用,仍提拔重用的現象,這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各地在正確認識、理解“帶病提拔”問題的基礎上,要與非主觀原因造成工作失誤的干部區(qū)別開來,與敢于碰硬、有棱角、有鋒芒、不怕丟選票的干部區(qū)別開來,與帶有非原則性、非實質性“病原體”的干部區(qū)別開來。要通過日常了解、分析研判、考察評價等舉措,認真篩查,逐一甄別。不能因為在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難免出現的一些小失誤、小問題,就“一棍子打死”一名干部;也不能因為在工作上的言差語錯就否定一名干部;更不能抱有“寧可錯殺一百、決不放過一個”的心態(tài),本末倒置,扼殺了一些好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進取心,導致他們在工作中心存顧慮、放不開手腳。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名干部在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在工作落實推進中都難免發(fā)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曾對個人功勞評價時,有過“三七開”的說法??梢姡刹坎皇遣蝗菰S出錯,也不是不容許犯錯,“出錯”、“犯錯”與“帶病”要區(qū)別開來,哪些是可以容許或糾正的錯誤,哪些是不容許犯的原則性錯誤都應理清判明。筆者認為,關鍵的一點,主要就是要看干部主觀上能否為公為民、客觀上能否盡職盡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個干部表現的好壞固然要看在重大事件、重要關頭、關鍵時刻的表現,更要看平時、看日常、看八小時內外的表現。各地要通過調研、平時考核、談心談話等多種方式,近距離、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干部、識別干部,以表象看實質,以問題查不足,深入了解,互相印證,綜合分析,真正掌握干部的作風表現、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正確區(qū)分攜帶“病原體”的干部,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為每名干部正確評價、精準“畫像”。
俗話說,病從口入。干部“帶病提拔”,更折射出落實責任不到位、責任追究不力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標本兼治、追根溯源,堅持“治患”與“治醫(yī)”相結合,從“責任”上下手。這次《意見》把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貫穿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對防止干部“帶病提拔”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各級黨委(黨組)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要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把握“帶病”干部的標準,不擅自擴大范圍,不逃避選用責任,堅持原則,公道正派,既讓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好干部”有容錯糾錯、改過自新的機會,又要把那些對黨不忠、圖謀不軌的帶“病”干部拒之門外。
華圖解析: “帶病提拔”是一種通俗的說法,指的是干部在進入新的崗位或被提拔到更高一級職務前,本身就存在著一定問題,在沒有得到糾正和處理的情況下,繼續(xù)正常的工作甚至獲提拔的一種現象。從目前被查處的腐敗官員來看,很多是“帶病提拔”的,甚至在從政路上是一路“帶病提拔”。
其實,釀成“帶病提拔”的結果,關鍵是選拔任用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層層失守。動議是選人用人的初始環(huán)節(jié),不講程序、不按標準,將“帶病”的干部動議出來,就會一步錯步步錯。任前考察、任前審核、任前公示,每一層都是“過濾網”,都要切實發(fā)揮作用。抓好動議審查、任前把關,是防止“帶病提拔”的重中之重。要嚴肅動議程序和工作要求,不能隨便動議干部,不能忽視干部的政治表現和廉潔自律情況,把好干部選拔任用的初始關。要堅決杜絕動議之后“只是走程序”的思想,注重在任前考察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在任前審核環(huán)節(jié)探清底數,在任前公示環(huán)節(jié)接受監(jiān)督,以免“帶病”干部僥幸通過動議后就一路暢通無阻。
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tài)勢正在形成,社會風氣日漸趨好。決不容許“帶病提拔”干部“潛伏”官場禍害政治環(huán)境。況且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是關系整個干部隊伍純潔性、穩(wěn)定性的大事,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能否持續(xù)平穩(wěn)發(fā)展的根基。所以,需要強調的是,防止“帶病提拔”一定要把握好政策界限。不能因為責任挺在前面、責任追究壓陣,就對敢闖敢干出現過失誤的干部不愿理睬、不敢重用,而要本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保護作風過硬、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對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要旗幟鮮明地撐腰鼓勁、大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