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司法考試卷二《刑事訴訟》講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義務

字號:

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這些訴訟權利按其性質(zhì)和作用的不同,可分為防御性權利和救濟性權利兩種。 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許多防御性權利。所謂防御性權利,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對抗追訴方的指控、抵消其控訴效果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主要有:(1)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2)辯護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自行或在辯護人協(xié)助下獲得辯護。在公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內(nèi),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以內(nèi),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zhuǎn)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jiān)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在自訴案件中,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有權在法定條件下獲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有權拒絕辯護人繼續(xù)為其辯護,也有權另行委托辯護人辯護。(3)拒絕回答權。犯罪嫌疑人有權拒絕回答偵查人員提出的與本案無關的問題。(4)被告人有權在開庭前10日內(nèi)收到起訴書副本。(5)參加法庭調(diào)查權。被告人有權參加法庭調(diào)查,就檢察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發(fā)表陳述,向證人、鑒定人發(fā)問,辨認、鑒別物證,聽取在法庭上宣讀、播放的未到庭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意見、勘驗檢查筆錄和其他證據(jù)文書,并就上述書面證據(jù)發(fā)表意見;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diào)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6)參加法庭辯論權。被告人有權參加法庭辯論,對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發(fā)表意見,并且可以與控訴方展開辯論。(7)最后陳述權。被告人有權向法庭作最后陳述。(8)反訴權。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對自訴人提出反訴。
    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享有很多的救濟性權利。所謂救濟性權利,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國家專門機關所作的對其不利的行為、決定或裁判,要求另一專門機關予以審查并作出改變或撤銷的訴訟權利。主要包括:(1)申請復議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申請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的,有權申請復議。(2)控告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3)申請變更、解除強制措施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有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采取的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4)申訴權。對于人民檢察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73條第2款的規(guī)定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有權向人民檢察院申訴;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申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5)上訴權。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從而引起第二審程序的開始。
    除了以上訴訟權利以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享有一系列程序保障權。這些程序保障權對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主體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程序保障權主要有:(1)在未經(jīng)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的情況下,不得被確定有罪;(2)獲得人民法院的公開、獨立、公正的審判;(3)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不受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法進行的訊問,不得強迫自證其罪,以及排除非法證據(jù);(4)不受偵查人員實施的非法逮捕、拘留、取保候?qū)?、監(jiān)視居住等強制措施;(5)不受偵查人員的非法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6)第二審人民法院在審理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一上訴的案件時,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等等.
    同時,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承擔以下訴訟義務:(1)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承受拘傳、取保候?qū)?、監(jiān)視居住、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2)接受偵查人員的訊問、搜查、扣押等偵查行為。(3)對于偵查人員的訊問,應當如實回答。(4)依法按時出席法庭并接受法庭審判。(5)遵守法庭紀律,聽從審判人員的指揮。(6)對于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有義務履行或協(xié)助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