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復習提綱: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字號: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國運動
    (1)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2)《天朝田畝制度》
    ①內容:土地分配: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產品分配: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
    ②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③評價:性質: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進步性: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思想結晶。局限性: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歸圣庫的規(guī)定都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3)《資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并未真正實行。
    (4)太平天國的失敗
    失敗:由于農民階級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后出現天京變亂,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在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下,1864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作用:太平天國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zhàn)爭的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對后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
    局限性:階級、時代局限。
    2、辛亥革命
    (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905年,孫中山等在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偫硎菍O中山。它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它有一個十六字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彼臋C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fā)為三民主義,其中“民族”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即“創(chuàng)立民國”;“民生”即“平均地權”。民權是三民主義的核心。
    (2)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起義爆發(fā)。成功以后,成立了湖北軍政府。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但各省立憲派和封建官僚投機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權,革命潛伏著失敗的危機。
    (3)中華民國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國旗為五色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元,定都南京。
    (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
    內容: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實行三權分立和責任內閣制等。
    性質:是中國歷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意義: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①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②*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
    ③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④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⑤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guī)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
    ⑥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
    ⑦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