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國建筑的特征知識點

字號:

【課文正解】
    中國建筑的靈魂
    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創(chuàng)建50周年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
    梁思成,我國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他長期從事建筑教育事業(yè),對建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筑的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筑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據歷史記載,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毛澤東曾秘密派人拜訪梁思成,請教北平城內歷史古跡的保護問題。解放初期,梁思成曾就保護北京城墻奔走呼吁,并為此遭到不公正對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復表達的思想是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他呼吁:“中國建筑的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國一族之建筑是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他滿懷憂患意識地提醒后人:“一個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為我們文化衰落消失的現象?!?BR>    本文運用簡潔、嚴密、明晰的語言,通俗易懂地闡明了中國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歷史意義,重點概況了中國建筑在結構和裝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國建筑學的“文法”理論,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問題,是梁思成建筑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作者先將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九點,內容可囊括成三個大的方面: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中國建筑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