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上冊第十章酸堿滴定知識點

字號:

【知識點1】酸堿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滴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溶液的方法稱為酸堿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堿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應
    +-3、中和反應的實質:H+ OH =H2O(等物質的量反應)。
    定量關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堿反應,則有 n酸=n堿,C酸. V酸 = C堿. V堿
    【知識點2】酸堿中和滴定管
    1、兩種滴定管構造上的不同點:上端標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裝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堿式滴定管---帶有玻璃球的橡膠管,用于裝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讀數(shù)方法:0刻度在上,從上往下讀,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與量筒(無0刻度)比較;
    3、精確度:0.01ml,取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計值(注意與量筒(0.1ml)比較)。
    4、滴定管的洗滌:先用蒸餾水洗滌,再用標準液(或待測
    液)來潤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錐形
    瓶約1cm為宜。
    6、滴定時,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注視錐
    形瓶內液體的顏色變化。
    7、滴定終點的判斷:當最后一滴液體滴下后,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發(fā)生變化,且在半分鐘內不變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8、再次進行滴定時,一定要將滴定管內液體重新注入至0刻度處,以免滴定時液體不足。
    9、實際滴出的溶液體積=滴定后的讀數(shù)-滴定前的讀數(shù)
    【知識點3】酸堿指示劑的選擇
    ①常用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②指示劑的選擇原則
    A、指示劑的pH變色范圍盡可能接近中和時的pH
    B、顏色變化明顯。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劑: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劑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終點確定:指示劑的顏色發(fā)生突變并且半分鐘不變色即達到滴定終點。
    【知識點4】酸堿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儀器有:滴定管(酸式和堿式)、鐵架臺(帶滴定管夾)、錐形瓶(可裝待測液,也可裝標準液)、燒杯(盛廢液,不能裝待測液)
    2、酸堿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準備
    ①.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靈活.
    ②.洗滌儀器: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裝液潤洗2—3次,每次3—5ml
    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干凈.
    ③.用滴定管分別裝入標準液,先排出氣泡讓尖嘴充滿溶液,然后調整溶液到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記錄讀數(shù)。
    (2)滴定
    ①.取25.00mL鹽酸待測液,放入錐形瓶中,并加入酚酞試液2—3滴.
    ②.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夾上,錐形瓶放在下面接液體,用左手控制堿式滴定管的玻璃珠(滴液先快后慢),逐滴放出氫氧化鈉標準溶液,右手搖動錐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勻),眼睛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③.確定滴定終點,當?shù)稳胱詈笠坏稳芤簳r顏色發(fā)生變化且半分鐘內顏色不再發(fā)生變化即已達終點。
    ④.讀數(shù)
    滴定畢,稍過片刻,液面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滴定管保持垂直;
    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持平;
    讀數(shù)至0.01mL,小數(shù)點后面第一位是精確值,第二位是估計值。
    ⑤.重復操作2—3次.
    ⑥.數(shù)據處理(剔除誤差較大的數(shù)據).【知識點5】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1. 根據c(待測)=c(待測)V(標準) V(標準)
    因c(標準)與V(待測)已確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確操作引起V(標準)的變化,及分析結果。
    強酸滴定強堿誤差分析:標準液體積偏大,實驗結果就偏大,反之,實驗結果偏小
    2. 常見誤差
    用已知濃度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酚酞作指示劑)為例。常見的因操作不正確而引起的誤差有:
    1、下列操作會使鹽酸的體積變大,滴定結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視讀數(shù)或滴定后仰視讀數(shù)或二者都發(fā)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時仰視讀數(shù);
    ④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直接盛放標準液;
    ⑤錐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測液潤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殘留待測液也吹入錐形瓶中;
    ⑦滴定時,溶液快速成線流下,而使終點確定過遲;
    ⑧標準液滴入錐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處的內壁上而未用蒸餾水沖入瓶內:
    ⑨標準液配制好后,倒進未用此液清洗過的試劑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會使鹽酸的體積變小,滴定結果c偏低:
    ①滴定前無氣泡,滴定終了有氣泡;
    ②滴定前仰視讀數(shù),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時俯視讀數(shù);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測液潤洗就直接量取待測液;
    ⑤移液管尖嘴處懸掛的一滴待測液未“靠”入錐形瓶中;
    ⑥待測液附著在錐形瓶口處未用水沖入瓶內;
    ⑦錐形瓶搖動時,有待測液濺出;
    ⑧待測物是固體,稱量時,已吸潮;
    ⑨近終點時,就停止振蕩錐形瓶;或確定終點過早;
    ⑩盛裝過酸液的錐形瓶未經充分洗滌又用來盛裝待測液。
    3、下列操作對滴定結果無影響:
    ①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盛裝待測液;
    ②向錐形瓶中注入待測液后,又用蒸餾水沖稀。
    1、在酸堿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堿溶液跟未知濃度的堿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的體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堿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堿或酸的溶液濃度。
    2、酸和堿的中和能力是指一定物質的量的酸(或堿)完全中和所消耗的堿(或酸)的能力,而不是指酸堿中和后溶液的pH=7
    3、酸堿中和反應指示劑選擇:強酸和強堿之間的滴定,在化學計量點(滴定終點)前后,溶液的pH會發(fā)生突變,這種突變對于選擇合適的指示劑具有重要意義,只要變色范圍在突變范圍內的指示劑都可選擇(一般從甲基橙、甲基紅、酚酞中選擇而不選石蕊)。
    4、注意:酸、堿液的濃度越小,突變范圍越小,選擇的指示劑可能發(fā)生變化。例如:用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 HCl溶液:酚酞、甲基紅、甲基橙;用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1000mol/L HCl溶液(藍線):酚酞、甲基紅;用0.0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0.001000mol/L HCl溶液(紅線):甲基紅。
    5、弱酸滴定強堿所選擇的酸堿指示劑一般用無色酚酞;而強酸滴定弱堿則選擇甲基橙。
    6、酸堿滴定曲線以滴加酸液或堿液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的pH為縱坐標,描述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其中滴定終點附近pH會發(fā)生突變,因此選擇適當?shù)闹甘緞┚湍軠蚀_判斷滴定終點;另外,選擇滴定管以精確測量放出的酸堿液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