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管理學沖刺試題(基礎問答27)

字號:

相關推薦:
    >>>2017年考研現(xiàn)場確認時間及地點匯總
    >>>全國各地2017年考研報考點匯總
    >>>2017年考研時間、研究生考試時間安排
    >>>2017年考研大綱下載及解析匯總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專題
    新東方網(wǎng)校推薦:2017年考研政治、英語、數(shù)學課程??!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1.情緒智力的五個維度是什么?
    答:情緒智力(EI)屬于一種非認知的技能、潛能和素質范疇,它影響到一個人能否成功地面對環(huán)境的要求和壓力。它包括五個維度:自我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感同身受,社會技能。研究表明,情緒智力與所有水平的工作績效之間都存在正相關。情緒智力顯然與那些非常需要社會交往活動才會成功的工作尤其相關。
    2.在解釋組織中個體行為方面,人們認為有力的五個人格特質是什么?
    答:有五種人格特質被證明在解釋組織中的個體行為方面是有力的,它們就是:⑴控制點——內(nèi)控型的人相信它們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外控型的人相信它們的生活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研究表明,外空分高的員工相對內(nèi)控分高的員工來說,對自己的工作更不滿意,對工作環(huán)境更為疏遠,對工作的卷入程度更低。⑵馬基雅維里主義——高馬基雅維里主義者講究現(xiàn)實,對人保持著情感的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高馬基雅維里主義者會是好員工嗎?這取決于工作的類型,以及在績效評估時是否考慮道德因素。⑶自尊——喜愛或不喜愛自己的程度。高自尊者相信自己擁有工作成功所必需的大多數(shù)能力。在自尊方面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對外界影響更為敏感,他們需要從別人那里得到積極的評估,傾向于遵循德高望重者的信念和行為從事,他們更注重取悅他人,因此,很少站在不受歡迎的立場上。大量研究表明,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對他們的工作更為滿意。⑷自我監(jiān)控——指的是個體根據(jù)外部情景因素調(diào)整自己行為的能力。高自我監(jiān)控者在根據(jù)外部環(huán)境調(diào)整自己行為方面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倪m應力,能根據(jù)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行為。低自我監(jiān)控者則很難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他們傾向于在各種情景下都表現(xiàn)出自己真實的性情和態(tài)度。⑸冒險性——人們對于冒險的意愿各不相同。高冒險性的管理者比低冒險性的管理者決策更為迅速,作選擇時使用的信息量也更少。有趣的是,兩組的決策準確性是相當?shù)?。注意把員工的冒險取向與具體的工作相匹配。
    補充:對管理者的意義——⑴理解個體差異的主要價值恐怕在于人員選擇。如果管理者能夠考慮把人格類型與工作進行匹配,則可能擁有更高業(yè)績水平和更滿意的員工。⑵霍蘭德的人格-工作匹配理論:指出,員工對工作滿意與否,以他的離職可能性,取決于個體的人格特點與職業(yè)環(huán)境的匹配程度?;籼m德劃分了六種基本的人格類型:現(xiàn)實型、研究型、社會型、傳統(tǒng)型、企業(yè)型和藝術型。這一模型的核心觀點是:①個體之間在人格方面存在著本質的差異;②工作具有不同的類型;③當工作環(huán)境與人格類型協(xié)調(diào)匹配時,個體會產(chǎn)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更少的離職可能性。⑶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要想成功地實現(xiàn)目標,意味著你要與組織內(nèi)外的其他人良好合作。而為了有效合作,你需要彼此之間的理解。這種理解至少一部分來自對不同人不同工作方式的認可——也就是對不同人格特質的接納。
    3.有關知覺的知識對更好理解個體行為有何幫助?
    答:⑴知覺是個體為了對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賦予意義而組織和解釋自己的感覺印象的過程。⑵即使人們看到同樣的客體,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我們在自己的知覺基礎上進行活動。⑶許多因素影響到知覺的形成,甚至有時是知覺的失真。這些因素存在于知覺者中、被知覺的客體或目標中、知覺發(fā)生的情景背景中。①知覺者—當我們試圖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進行解釋時,個體的個人特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這種解釋。這些個人特點包括態(tài)度、人格、動機、興趣、過去經(jīng)驗和預期。②目標-被觀察的目標本身的特點也會影響著我們的知覺。另外,由于人們并不是孤立地看待目標,因此目標與背景的關系也影響著知覺。③情景-我們觀察的物體或事件所存在的背景也十分重要。
    4.歸因理論在知覺中扮演何種角色?
    答:⑴歸因理論解釋了這種現(xiàn)象:由于我們對某一特定行為作出的歸因不同,因而影響到我們對個體的判斷也十分不同。⑵這一理論的基本要點在于,當我們觀察某一個體的行為時,總試圖判斷它是由內(nèi)因造成的還是外因造成的。內(nèi)因行為指人們認為在個體控制范圍內(nèi)的行為,外因行為由外部原因引起,即個體迫于情景的壓力而為之。⑶這種判斷取決于以下三種因素:區(qū)別性(個體是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xiàn)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某種具體情景下表現(xiàn)這一行為——這種行為是否不同尋常)、一致性(如果每個人面對類似情景時都作出相同的反應,則說該行為表現(xiàn)出一致性)、一貫性(即某人的這種行為是否穩(wěn)定而且持久)。⑷歸因理論中十分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一是,我們在進行歸因時常常存在歸因失真的錯誤或偏差。①基本歸因錯誤:在判斷他人的行為時,盡管有充分的事實依據(jù),但我們總是帶有一定的傾向性,即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并高估內(nèi)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②自我服務偏見:歸因中的另一種傾向性是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內(nèi)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外部因素如運氣。
    5.舉例說明你在判斷他人時使用的四種捷徑。每種捷徑對于知覺有何影響?
    答:管理者在判斷他人時會使用四種捷徑:⑴選擇性注意是一種人們從觀察到的信息中有選擇地吸收某些信息的過程。選擇的過程依賴于自己的興趣、背景、過去經(jīng)驗和態(tài)度。選擇性知覺使我們能“快速讀懂”他人,但同事也承擔著信息失誤的風險。⑵假設相似性或稱“像我”效應——假定別人與我們類似,但大多數(shù)情況是錯的。⑶刻板印象根據(jù)個體所在的團隊為基礎來判斷個人。某種程度上說,刻板印象基于一定的事實基礎,因此它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是,很多刻板印象并不基于事實,歪曲了判斷的真實性。⑷暈輪效應是根據(jù)個體的某種特征而形成總體印象的過程。
    注:管理者需要認識到,員工以自己的知覺而不是客觀現(xiàn)實為基礎作出反應,這導致了知覺失真存在潛在的可能性。管理者要時刻注意員工對他們的工作和管理活動的知覺。
    6.操作性條件反射如何幫助管理者認識、預測和影響行為?
    答:⑴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認為,行為是其結果的函數(shù),人們通過學習行為而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并逃避他們不想要的東西。與反射行為或先天行為不同,操作性行為指的是那些主動的或習得的行為。這些行為結果是否被強化,影響到這一行為的重復傾向。⑵斯金納認為,行為并不發(fā)端于內(nèi)心(即由反射或天生所決定的),而是后天習得而來的。他指出,在具體行為之后提供令人滿意的結果,會增加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如果行為可以得到積極強化,則人們有可能受到這種令人滿足的行為的吸引。而且,如果正確回答之后緊跟著獎勵,則效果為明顯。如果某一行為不被獎勵或受到懲罰,則其重復的可能性很低。
    7.什么是社會學習理論?它對管理工作中的人有何意義?
    答:⑴個體不僅通過直接經(jīng)驗進行學習,還通過觀察或聆聽發(fā)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學習。這種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直接經(jīng)驗進行學習的觀點稱為社會學習理論。⑵他人的影響是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觀點。對個體的影響程度決定于以下四個過程: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動力復制過程;強化過程。
    8.管理者如何“塑造”員工的行為?
    答:⑴學習不但發(fā)生于工作之前還發(fā)生在工作過程中,作為管理者應該注意如何教給員工以對組織有利的方式行為。為此,管理者常常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個體的學習,塑造個體的行為,這一過程稱為行為塑造。⑵通過循序漸進地對每一步進行強化,可以使個體越來越趨近理想的反應,從而達到行為塑造的目的。⑶行為塑造有四種方法:①積極強化;②消極強化-中止或逃離不愉快事件的反應獲得獎勵;③懲罰-指對令人不滿的行為進行處罰以使其消亡;④忽視-取消維持某種行為的所有強化物的辦法。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都導致了學習,它們強化了理想的反應,增加了其重復的可能性;懲罰和忽視旨在削弱不良行為,并減少其發(fā)生的頻率。
    9.具體描述與創(chuàng)新有關的結構、文化和人力資源因素。
    答:⑴結構因素——采用有機式結構(提高靈活性、應變力和跨職能工作能力),擁有富足的資源,單位間密切的溝通。⑵文化因素——接受模棱兩可,容忍不切實際,外部控制少,接受風險,容忍沖突,注重結果甚于手段,強調(diào)開放系統(tǒng)。⑶人力資源因素——對培訓和發(fā)展的高度重視(以使其保持知識的更新),高工作保障(減少它們擔心因犯錯誤而遭解雇的顧慮),創(chuàng)造性的人員(鼓勵員工成為創(chuàng)新帶頭人——一旦產(chǎn)生新思想,創(chuàng)新帶頭人會主動而熱情地將創(chuàng)意予以細化,并提供支持,克服阻力,確保創(chuàng)新得到推行。創(chuàng)新帶頭人共同的個性特征:高度自信、有持久力、精力旺盛、敢于冒風險)。
    10.描述帳目公開管理,以及它在員工激勵上的作用。
    答:許多企業(yè)都在通過公開財務報表的方式,讓員工參與工作決策。它們與員工共享信息,使員工更積極地作出有利于工作的決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方式對公司的意義,并終影響公司利潤。這種做法稱為帳目公開管理。當員工被作為企業(yè)伙伴來看待時,可能使他們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更積極地為公司利益作出貢獻。帳目公開管理的目的是:通過讓員工看到自己的決策與活動對財務結果的影響,使他們像企業(yè)主人那樣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