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相關背景
近日,以“成都安環(huán)”為主題的橫幅和相關營銷活動在成都二環(huán)、地鐵出口等出現,相應的圖片也在網上刷屏。成都市工商局、成華區(qū)市場和質量監(jiān)督管理局已確定這一社會影響極差的活動策動方來自某房地產企業(yè),對該企業(yè)負責人進行了行政約談,要求其停止違法行為。(8月3日《成都商報》)
空面試熱點解析
@新京報曾穎:其實,像這樣的打擦邊球的污廣告,在房地產業(yè)界并不罕見。2007年長沙的“突破三點,大得讓你心動!”、2008年5月深圳的紅裙女“再低,就不可能了”、昆山的“卵巢尋找‘精子’!”和南京的“想艷遇嗎”等等,配以各種惹火令人浮想的*照和半*照,還有*裝秀之類的行為藝術,將房地產廣告搞得香艷無比,妖氣十足。房地產廣告還有一個從關注度到美譽度到轉化率的過程。光有熱鬧,沒有轉化率,大家看完熱鬧各自散去,不僅不買房,甚至還因對廣告的反感進而討厭他們銷售的新產品,那豈不是虧大了--人們買房是為了安家,而不是安環(huán)。在L型經濟常態(tài)下,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許多行業(yè)都感覺生意不好做。大家都在努力想點子找辦法。但這些辦法里,肯定不包含用挑戰(zhàn)良俗,影響社會風氣,對消費者進行調戲和誤導的方式去做廣告。雖然這是個眼球經濟時代,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球,都能換成錢。切不要贏了眼球,輸了口碑。相比于轟動性來說,被人爭相說好,也許更有利于品牌的傳播和產品的銷售吧。
@人民網蔣萌:地段、價格、戶型,是買房者決定是否掏錢的三要素。哪個買房人都不會傻到看見“安環(huán)”、“三點”、“艷遇”、“精子”這類低俗廣告,就以為開發(fā)商會“買房送美女”。既然如此,此類廣告注定是吸睛挨罵的命。至于開發(fā)商的房子能不能賣出去,還是離不開那三要素。值得注意的是,開發(fā)商出這種下(流)策往往是在樓市低潮期,今年是趕上樓市“去庫存”。房子賣不動了,關注的人少了,開發(fā)商資金鏈緊張,必然著急。在某些開發(fā)商看來,低俗挨罵至少比被遺忘要強,招來一些人看房沒準就能做成生意。一面是一線城市房價繼續(xù)上竄,地價“面粉比面包還貴;另一面是中西部地區(qū)、中小城市房子賣不出去,甚至指望靠低俗吸引眼球,映襯出一些專業(yè)人士所說的中國樓市正處于詭異的”旱澇異象“。更奇特的是,政府在旱區(qū)實施”人工降雨“政策,雨卻落到澇區(qū)。
@成都日報:作為營銷手段,商家以廣告來傳遞信息、包裝商品,再正常不過。然而,廣告,廣告,既然是廣而告之,就不僅僅具有經濟屬性,更營造輿論場,傳遞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人、影響人,因而,天然地對公序良俗的維護與建設存在著道義和責任。對此,我國《廣告法》有著”不能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這一明確表述。如此玩噱頭玩過界,不僅涉嫌違法,也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挑戰(zhàn)。
廣告是產品與消費者進行溝通的重要橋梁,只有盡力把握消費者心理,才能更準確地選擇廣告訴求點,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將廣告從簡單的推銷行為轉化為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從這點來說,該公司真的了解成都嗎?真的對成都人做了功課嗎?成都人愛成都,天下都知道,這份愛,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呈現,也與成都未來發(fā)展緊密相關。急功近利、浮躁淺薄,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及經濟利益,卻棄社會責任于不顧,觸犯道德底線,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這樣的企業(yè),能走多遠?這樣的項目,能推廣多好?
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華聲在線李忠卿:顯然這是一種雷厲風行的”斬立決“姿態(tài),究竟違不違規(guī)一切由我工商部門說了算,任憑你如何狡辯也不為所動。那么,這則廣告真的就低俗不堪嗎?恕我直言,就算咱喝了一點墨水,也沒有看出低俗在何處?
其實,本人對無良的開發(fā)商也早已恨之入骨,但橋歸橋路歸路,在這個問題上,我雖沒有選邊站隊的故意,但是說句公道話也是應有之義。只因為廣告中出現了敏感字眼,于是便產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過度解讀的結果可想而知,看來低俗的結論就是這么來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看問題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我倒是更愿意解讀成”安全與環(huán)?!埃@與開發(fā)商的初衷也是貼近的,相信很多老百姓不會想得那么多、那么復雜。退一步說,果真有問題,為何不事先對廣告發(fā)布的內容進行審查,非要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了,才去約談、追查,這與事后諸葛亮、馬后炮有區(qū)別嗎?
@四川在線周周周:從全城抨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一則相當相當相當無聊低俗而且自以為是的廣告,也是必將在成都房地產的營銷歷,被長期當做笑柄的愚蠢行為。從策劃思路來說,你們沒有基本的體系;從營銷定義來說,你們缺乏基礎的定位;從審美格調來說,你們成功演示了香臭不分;從價值選擇來說,你們失去了根本的判斷……所以在基于商業(yè)手法的層面,你們誤解了腦洞大開的意義。在基于三觀邏輯的層面,你們展現出一種無知無畏的流氓性格。
其實,這不是第了。2015年3月,位于成華區(qū)的首創(chuàng)·光和城項目就有”發(fā)飆“主題的偽降價促銷推廣,當時整個行業(yè)艱難,想博出位。那炒作似乎并沒有給首創(chuàng)帶來任何的好處。據息,當天下午就被轄區(qū)工商局上門警告;區(qū)域同行毫無爭議達成了”他們不專業(yè)“的共識;至于購房者是否買賬首創(chuàng)清楚。不知道為什么,經歷了這樣難堪的失敗,一種被實踐證明會帶來”多重損失“的營銷邪招,卻被他們牢牢堅持。你們直接低俗出街,結果也非常的”所見即所得“--成功地使自己每出現,都把廣告界/營銷界的下限重新定義。讓無數的同行俯視而過,莫非能給你們帶來很大的快感?
當年你們第到成都的時候,打出了”愛這城“的廣告,既為樓盤的案名推廣,也想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但是,很遺憾,從這些一而再的行為中,我們看到其實首創(chuàng)其實并不愛這座城。因為”成都今日安環(huán)“這樣的廣告出街,是對一個城市赤**的羞辱。作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正在錘煉自己海納百川的氣質,開放與多元的胸懷。但是我想對這家開發(fā)商講的是,千萬別把開放與多元理解成枉顧公序良俗與不知廉恥。你們或許會認為上綱上線,也可以怪我們少見多怪,不夠包容。
華圖解析: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消費社會的興起,廣告獲得了充足的生存空間。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商家自然是絞盡腦汁 。底線失守的”成都安環(huán)“,只不過是低俗廣告的一個縮影。安環(huán)本是一個醫(yī)學術語,卻被用到與之風馬牛不相及的房地產廣告上,可謂低俗至極。事實上,在房地產廣告里,對底線的突破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tài)。用曖昧的語言打”擦邊球“,成為一些商家的慣用伎倆。
先說職業(yè)操守。創(chuàng)意者拋出低俗”創(chuàng)意“博了眼球,或許自以為天才,殊不知反而容易暴露智商。再說法理。廣告法規(guī)定,廣告應當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不得含有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這本是常識,但這則廣告的始作俑者偏不知道。是說他法盲好呢,法盲好呢,還是法盲好呢?
想要打破這種”破窗效應“的關鍵,在于提升低俗廣告的違規(guī)成本,對不遵守規(guī)范的壞榜樣給予及時、有力的懲戒, 讓社會規(guī)范發(fā)揮應有的效力。只有這樣,”欲望號街車“才會停留在該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