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復習策略

字號:

策略1.善于分解,從課文攝取知識點。
    為了牢固掌握知識,我們每復習一篇課文,在熟悉內容之后,就必須善于將課文進行分解,從而少而精地攝取分布在課文中的知識點。如《荷塘月色》,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要攝取的知識點有:感情的基調,寫景的線索、順序和層次,抓住景物特點狀物寫景,寓情于景的寫法,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和富有美感的疊詞,貼切生動的比喻和新鮮別致的感覺,復句中的分號(;)的作用,并列復句的層次。掌握了知識點,就為知識的遷移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策略2.善于歸納,把同類知識點聯(lián)成知識線,從而形成知識網(wǎng)。
    一種類型的文章必有共同的特點,而這共同的特點并不是正好集中體現(xiàn)在某一篇文章里,而是由許多同類型的文章從這幾個或那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的。我們學了同類型的文章,要善于歸納,上綱上線,使知識系統(tǒng)化,把知識點用線條聯(lián)成有綱有目的知識網(wǎng)。網(wǎng)有大有小,各式各樣:有記敘文網(wǎng)、說明文網(wǎng)、議論文網(wǎng)、散文網(wǎng)、小說網(wǎng)、詩歌網(wǎng)……,有語法網(wǎng)、修辭網(wǎng)……。有了這些知識網(wǎng),我們在高考中遇到閱讀文章,就可舉綱張目,順利解決閱讀問題。
    舉說明文為例,其知識網(wǎng)可以這樣編織:
    ——特點:說明性——知識性——客觀性
    ——類型:介紹型——描述型——記述型——闡術型——應用型——文藝型
    ——結構:并列式——連貫式——遞進式——總分式
    說明文————順序: 時間——空間——邏輯
    ——方法: 定義——詮釋——描寫——分類——舉例——比較——引用——比喻——數(shù)據(jù)——圖表
    ——語言:——準確——簡明——通俗
    網(wǎng)中每一知識點下面要附上簡要說明,內容包括特色、作用、例句(至少要注明文章標題),以例喚起回憶,生發(fā)聯(lián)想,對照運用。
    策略3.善于由此及彼,遷移運用知識。
    多次擔任高考命題負責人的章熊先生說過,為了“推動教改”、“從這幾年的試題命題可以看到這樣的意圖:一方面,盡量把結合教材的試題出得‘活’一點;另一方面又使從課外取材的試題占有更大的比重。”
    這就告訴我們,高考既考查學生的知識素質,又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臨場應變的能力。試題出得“活”,我們復習也要著眼一個“活”字;課外試題比重大,我們復習就不能死記死背,而應該以課文為范例,注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聯(lián)想,由此及彼,遷移運用學過的知識。
    【相關內容】:
    2017高考:應對考綱變化 調整復習策略
    一、應對考綱變化 調整復習策略
    2017年高考全國卷考什么?在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fā)的《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里有了詳細說明。除英語外,各科考試知識點均有變化。這些變化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對于考生和高三一線教師來說,又應該如何備考應對?針對大家關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市中學的一線資深教師進行解讀。
    二、選考題范圍縮小 部分學科將選考改為必考
    目前,距離明年的高考還有200多天,此次高考考試大綱的變化,對學生有何影響?泉州現(xiàn)代中學高三年段副段長、高中政治教研組組長粟繪老師分析,各學科的選考題范圍普遍縮小,將避免因各版塊知識難度不同造成的難度系數(shù)差異,提升考試的科學性、公平性,利于選拔。部分學科將選考內容直接刪減,利于學生聚焦;部分學科將選考內容改為必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
    泉州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陳春蓉分析,此次調整語文學科內容變化較大。主要的變化是:調整選考模塊,改選考題為必考題,現(xiàn)代文閱讀中,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設為必考內容,這是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適應高校對學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選拔的要求,將引導中學摒棄功利的教學模式。同時,增加了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意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事實上,對這一能力的考查在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一的第5題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只是以前的考綱并未明確這一要求。此次修訂使得考綱更為完善。
    除了語文外,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學科的變化也較大。政治學科的總體變化不大,只是增加對“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四項能力的考查,對學生備考而言,有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有扎實的學科基礎,另一方面要學以致用。英語學科沒有變化。
    三、影響 理科生負擔加重 老師教學進度受影響
    粟繪老師認為,從變化上看,文科生的負擔有所減輕,理科生負擔有所加重。其中,理綜科目考試內容增加較多,所以理科生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既要面對內容和難度的變化,又要在高三學習新課,難免打亂原有復習進度和節(jié)奏。在近年各科試題中,結合傳統(tǒng)文化或以生活實際為背景的題目屢有出現(xiàn),但此次修訂,明確提出增加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考核內容,充分發(fā)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導向作用。這就要求同學們注重相關知識的積累,數(shù)學、物理、地理等學科要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
    粟繪老師指出,此次考綱的修訂,將給學校的教學進度帶來少許困擾。高三開學已兩個月,正常情況下新課早已學完,學校的各類考試安排及老師的備課計劃均按修訂前的考綱來制定。修訂后,部分科目需要重上新課,這樣就有可能打亂學校既定的復習節(jié)奏,學校需要重新統(tǒng)籌安排高三的教學計劃。部分科目的選考模塊在福建多年不講也不考,老師們也沒有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專門的研究和備課。考綱修訂后,“老革命遇到新問題”,老師需要重新?lián)炱鹫n本從頭學習,重新備課,挑戰(zhàn)不小。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可想而知。及時了解高考考綱變化內容,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圖為一位高三的學生正捧著《泉州晚報》了解高考考題變化情況。(李雅琴 攝)
    四、應對 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以不變應萬變
    針對考綱的調整,接下來的復習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陳春蓉老師建議,從語文學科的復習來看,實用類、文學類均成為必考,對考生而言,應加大閱讀量,兩種文本都要復習,不可偏廢。鑒于以往的選考模式,大部分考生均選考閱讀難度相對較小的實用類文本,在實際的復習教學中,教師也往往更注重實用類文本的閱讀指導,文學類文本則備受冷落,呈現(xiàn)出功利化趨勢。應加強古代文化基礎知識積累,融匯歷史知識。不妨以教材為圓心,將課本涉及的相關常識分類整理,再適當輻射補充,好做到對古代天文、歷法、地理、官制、稱謂、科考等方面的重要常識有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
    “面對高考試題考查方式越來越靈活這一趨勢,只有夯實基礎、轉變觀念、提升能力,才能應對自如?!彼诶L老師說,高考無論怎么考,都是考教材。因此,在平時的復習中,一定要注意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對教材知識心中有數(shù),“以不變應萬變”。以政治學科為例,要把握導向,與時俱進,由單一關注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動向向關注“兩個熱點”轉變,由硬背“答題套路”向掌握“答題思路”轉變,由“背知識”向“整理知識”、“運用知識”轉變,科學選題,逐步提高訓練難度、提高規(guī)范答題的能力,堅持“全面開花”與“重點突破”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