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議論文:說寬容

字號:

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從古到今,都是為人寬容的人受到別人的尊敬;而不善寬容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的。
    清朝康熙年間有位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fā)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后,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回信,并附詩一首: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讓出了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形成了“六尺巷”。
    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美談。
    寬容飽含著理解。有了理解,就會有諒解,有同情;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誤解,少一分怨恨,多一分融合。寬容使我們能更多地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更多考慮對方的想法和利益需求,這樣做有利于矛盾雙方相互溝通和充分理解。在此基礎上達成相互諒解,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說理是議論文的根本。這篇文章注重“擺事實,講道理”,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提出“寬容使我們能更多地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更多考慮對方的想法和利益需求,這樣做有利于矛盾雙方相互溝通和充分理解?!钡挠^點,入情入理,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