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足球賽門票15元一張,降價后觀眾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張門票降價是 元. 2.把一根繩子分別等分折成5股和6股,如果折成5股比6股長20厘米,那么這根繩子的長度是 厘米. 3.張、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張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 ,王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 ,李用了自己錢數(shù)的 ,各買了一支相同的鋼筆,那么張和李兩人剩下的錢共有 元. 4.某工廠的27位師傅共帶徒弟40名,每位師傅可以帶一名徒弟、兩名徒弟或三名徒弟.如果帶一名徒弟的師傅人數(shù)是其他師傅的人數(shù)的兩倍,那么帶兩名徒弟的師傅有 位. 5.李明到商店買一盒花球,一盒白球,兩盒球的數(shù)量相等.花球原價是1元錢2個,白球原價是1元錢3個.節(jié)日降價,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結(jié)果李明少花了4元錢,那么他共買了 個球. 6.把100個人分成四隊,一隊人數(shù)是二隊人數(shù)的 倍,一隊人數(shù)是三隊人數(shù)的 倍,那么四隊有 人. 7.有一簍蘋果,甲取一半少一個,乙取余下的一半多一個,丙又取余下的一半,結(jié)果還剩下一個,如果每個蘋果1元9角8分,那兒這簍蘋果共值 元. 8.小剛有若干本書,小華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書小明借走一半加兩本,再剩下的書小峰借走一半加三本,最后小剛還剩下兩本書,那么小剛原有 本書. 9.一條繩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這條繩子還剩下1米.這條繩子原長 米. 10.某班學生參加一次考試,成績分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已知該班有 的學生得優(yōu),有 的學生得良,有 的學生得及格.如果該班學生人數(shù)不超過60人,則該班不及格的學生有 人.二、解答題 11.有梨和蘋果若干個,梨的個數(shù)是全體的 少17個,蘋果的個數(shù)是全體的 少31個,那么梨和蘋果的個數(shù)共多少? 12.某中學初中共780人,該校去數(shù)學奧校學習的學生中,恰好有 是初一的學生,有 是初二的學生,那么該校初中學生中,沒進奧校學習的有多少人? 13.小明從家到學校有兩條一樣長的路,一條是平路,另一條的一半是上坡路,一半是下坡路,小明上學兩條路所用時間一樣,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 倍,那么上坡路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14.在編號為1, 2, 3的三個相同的杯子里,分別盛著半杯液體.1號杯中溶有100克糖,2號杯中是水.3號杯中溶有100克鹽.先將1號杯中液體的一半及3號杯中液體的 倒入2號杯,然后攪勻.再從2號杯倒出所盛液體的 到1號杯.按著倒出所余液體的 到3號杯.問:這時每個杯中含鹽量與含糖量之比是多少? ———————————————答 案—————————————————————— 1. (元). 2. (厘米). 3. 王的錢數(shù)是張的 ,李的錢數(shù)是張的 ,故張原有 (元),李原有 (元), 張與李共剩下 (元). 4. 帶一名徒弟的師傅人數(shù)是 (位);于是帶二名或三名徒弟的師傅人數(shù)是27-18=9(位),他們共帶了40-18=22(名)徒弟. 假設這9位師傅都帶了三名徒弟,就少了 (位)徒弟,這說明5位師傅沒有帶三名徒弟,而是帶兩名徒弟. 5. (個).6. 第二隊人數(shù)是第一隊人數(shù)的 ; 第三隊人數(shù)是第一隊人數(shù)的 ,三隊人數(shù)和是第一隊人數(shù)的 .由于四隊人數(shù)和為100人,第一隊人數(shù)只能是20.故第四隊有 (人). 7. (元). 8. 小峰未借前有書 (本),小明未借之前有 (本),小剛原有書 (本). 9. 第六次剪前繩長 (米); 第四次剪前繩長 =15(米),第二次剪前繩長 (米),繩子原長32+1=33米. 10. 不及格人數(shù)占 ,因該班學生人數(shù)不超過60人. 故不及格人數(shù)是 (人). 11. (個). 12. 該校去數(shù)學奧校的學生數(shù)只能是17和23的公倍數(shù),即應是 的倍數(shù),又學生去奧校人數(shù)應小于780. 故只能是391人,于是沒有去奧校的有780-391=389(人). 13. . 14. 最后在1號杯中,含糖 (克); 含鹽 (克),含鹽、糖之比為 ; 在2號杯中,含糖 (克); 含鹽 (克), 含鹽、糖之比為 ; 在3號杯中,含糖 (克); 含鹽 (克), 含鹽、糖之比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