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北師大版

字號:

1 竊讀記
    教學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nèi)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1.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2.把相關(guān)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肴。那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與感受呢?(學生放談讀書的經(jīng)歷與體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適當?shù)募钆c點評。)[聯(lián)系生活放談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發(fā)學生閱讀樂趣。]
    2.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預測:為什么要竊讀?是怎么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么多問題,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
    3.自學生詞新詞。
    4.自學檢測:
    A.認讀生字與寫字。
    B.體會詞語的含義。
    二、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復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么記敘“我“竊讀的經(jīng)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fā)現(xiàn)——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三.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jīng)歷
    1、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2、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把鮮活的文字轉(zhuǎn)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3、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
    四、置留問題,布置作業(yè)
    1.她是一個多么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fā)現(xiàn)——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nèi)容。
    3.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么感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nèi)心。
    (1)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BR>    (2)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3)引導學生讀出這種復雜的內(nèi)心。
    2.默讀5——10自然段。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后,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lián)系生活,關(guān)注體驗。)
    (1)“害怕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是什么滋味?(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zhuǎn)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么滋味?(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趕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為了讀書,卻慶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著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4)“餓得饑腸轆轆”是什么滋味?(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獲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燈亮起來”是什么滋味?(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6)“我走出書店時”是什么滋味?(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lián)系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边@句話的理解。(“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zhì)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qū)懛?BR>    1.引導: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
    2.小結(jié):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竊讀記》節(jié)選(發(fā)放材料),寫出讀后感。
    2.根據(jù)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貪婪 害怕 開心
    樸實而又生動感人 饑餓 依依不舍 麻木 輕松
    課后小記: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guān)閱讀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自讀課文,把握訪談的主要內(nèi)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難點:學習訪談中如何傾聽對方的表述,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用于自身的實踐活動。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 收集有關(guān)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閱讀《我的童年》節(jié)選。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激發(fā)學生對訪談的興趣
    1.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留意近電視上《實話實說》、《藝術(shù)人生》等談話型節(jié)目十分火熱。這些節(jié)日以什么吸引觀眾獲得大家的青睞呢?
    2.同學們對節(jié)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說明這類訪談節(jié)目的成功,一期好的節(jié)目不僅需要好題材,更需要對話雙方彼此尊重、真誠相對,以及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語言。你想學習采訪嗎?讓我們一起跟隨12歲的女孩張苗來到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的家,欣賞他們的訪談片段。
    二.初讀課文,感知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
    1.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苗苗給季老提出了哪些問題?(可在書上做上記號)(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學生讀后交流,教師引導概括。板書:(閑書、偏科、學習外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明晰季老對讀書、學習的見解
    1.對于苗苗天真而真誠的提問,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季老給你留下印象深的語言。
    2.學生自由讀課文。(提示:邊讀邊在表明季老觀點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寫出自己的感悟。)
    3.根據(jù)學生對訪談的再現(xiàn),因勢利導,明晰季老的見解以及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小學五年級#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季老對于苗苗感興趣的那些問題,持有什么態(tài)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交流預設:㈠ 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⑴季老主張看閑書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季老以自己小時候的趣事以及詢問苗苗如何寫好文章來闡明自己主張讀閑書。)⑵同學們對《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有哪些了解?(均為清代俠義小說,以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為主題)⑶什么樣的書是閑書?你的父母允許你看嗎?季老是主張看閑書的,但是在課堂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行嗎?[激發(fā)學生共鳴,促其酣暢淋漓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㈡要努力培養(yǎng)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⑴同學們?nèi)绾卫斫狻叭炌?,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保ā柏炌ā保慈客笍氐乩斫夂皖I悟,達到精通?!叭炌ā眲t是指清華大學提出的“中西貫通”“古今貫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貫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偏科而說的。國力的競爭取決于人才的競爭,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zhèn)?。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fā)展的需要。)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讀
    1.過渡語:“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起碼的要求?!蓖瑢W們的對季老的話感想不一,苗苗有什么反應呢?請同學讀一讀。(指名讀,讀出苗苗的驚詫、童真)
    2.苗苗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謙虛好問,率直而有禮貌,對季老充滿了愛戴崇敬。)
    3.引讀:季老也從苗苗的語氣中聽出了苗苗的驚訝,季老說:(生讀)
    4.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guān)于季羨林教授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他翻譯和創(chuàng)作過許多作品,涉及到語言學、翻譯學、文學等多個領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書中記錄了他小時侯偷偷看閑書的有趣經(jīng)歷。)[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5.分角色朗讀
    從一老一小談笑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愛,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請同學分角色讀一讀《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提示: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diào):苗苗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隨和,他們的對話極富口語化。)
    五、回顧文題,體會寓意
    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苗苗對季老的尊敬愛戴,也感受到季老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guān)愛?,F(xiàn)在,讓我們再看一看課文的題目《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回味題目,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閑書——多看偏科
    三貫通 學習外語 兩百首詩 五十篇古文
    課后小記:
    ⒊走遍天下書為侶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并受到啟示。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侶”的閱讀習慣。
    ⒊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領悟作者的觀點,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⒈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⒉把相關(guān)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漫談引入,激趣導入
    ⒈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
    ⒉剛才大家談了很多,我們似乎很難作出選擇到底帶什么東西好。
    ⒊這個“我”是誰?(英國女作家尤安·艾肯。)這是她在1974年為國際兒童圖書節(jié)所寫的獻辭里講到這話,讓我們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獻辭吧!
    4、朗讀課題,解讀課題。
    三、讀書交流,探究體驗
    ⒈作者為什么會如此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書作為環(huán)游世界的伴侶?現(xiàn)在,讓我們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來細細地體會其中的道理。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思考。(學生默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讀情況,鼓勵學生畫出感受深的句子。)
    ⒉全班交流作者為什么要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隨機點評。)
    ⒊書像她的一個朋友,像一個家,這是為什么呢?課件出示:你不會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一個家。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⒋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師生合作朗讀體會作者對書的無限喜愛之情。[采用合作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讀中領悟設問和層層深入的寫作方法,深華情感。]
    四、復習生字,活用新詞
    ⒈出示生字“侶、娛、趟、誦、盒、豫、趟、零、編、某”,引導學生識記,交流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
    ⒉挑選自己喜歡的字組詞后再編個故事或片段、詩歌等。
    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yè)
    ⒈走遍天下書為侶,作者又是怎樣去對待這個書本朋友呢?怎樣去閱讀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⒉整理自己的讀書方法,收集名人讀書小故事。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jīng)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見到朋友般的感覺。
    ⒊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3走遍天下書為侶
     伴侶 朋友書是 家 故地……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⒈復習新詞。
    ⒉回顧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
    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⒈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
    ⒉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jù),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
    ⒊學生研讀第三段,邊讀邊做筆記。課件出示:首先我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會這樣做,作家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然后,我會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我欣賞的一些片斷,并問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我還會再讀其他部分,并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后,我會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jīng)歷……
    三、閱讀鏈接,學習致用
    ⒈一遍又一遍地讀一本書,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煮書”。想想為什么叫“煮書”?
    ⒉補充閱讀:《趣談“煮書”》(見資料鏈接),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⒊結(jié)合英國作者尤安·艾肯和《趣談“煮書”》,聯(lián)系自己的平時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也可以聯(lián)系名人讀書的故事來談談對讀書的看法。好用上“首先……然后……后……”來說一說。(學生總結(jié)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jīng)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jié)收獲。)
    ⒋實踐運用:下面我們就用尤安·艾肯的讀書方法來讀一首詩歌,題目叫做《神奇的書》。(見資料鏈接)⑴畫一畫書神奇在哪里。⑵品一品哪兒讓你感動。⑶說一說作者的表達方式。⑷談一談你的獨特理解。⑸背一背這首詩歌。四、感悟?qū)懛?,積累語言⒈《神奇的書》和《走遍天下書為侶》寫得這么感人。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你喜歡哪種寫作方法?(幫助學生小結(jié)“比喻、設問、假設”及層層推進等寫作方法,并相機引導讀課文片斷)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⒈根據(jù)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⒉推薦閱讀《書比人長壽》。
    課后小記:
    4* 我的長生果
    教學目標:
    1、認識“扉、癮”等生字,并通過互相提醒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感悟作者從讀書和習作中受益的語句,并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結(ji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搜集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1、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都是離不開書的。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备郀柣f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皮羅果夫也說過:“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zhì),使人高尚?!睍趾帽仁窃慈?,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顧問……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地對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讀書的文章。(板書課題)
    2、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的學習方法自己讀懂課文,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問題:(1)我的“長生果”指的是什么?(2)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
    4、匯報交流讀書的收獲。默讀有助于思考,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讀幾遍,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
    (1)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看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時津津有味;看連環(huán)畫時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如醉如癡。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方法學習作者寫讀書筆記:記書中優(yōu)美的詞句,記描寫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運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樣的道理?作文,首先構(gòu)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
    (3)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作者說書是“我的“長生果”。
    (4)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四、品讀課文,積累詞句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動。
    五、練寫片斷,讀寫結(jié)合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過程中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找自己喜歡的書讀一讀,寫一篇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4、我的“長生果”
    津津有味→廢寢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癡閱讀:博覽群書 如情入境 寫讀書筆記作文:構(gòu)思別出心裁 寫真情實感 借鑒模仿
    課后小記:
    口語交際·習作一
    教學目標
    1.繼續(xù)深化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fā)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2.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4.根據(jù)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加強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理解,激發(fā)對讀書的思考和熱愛。
    教學難點
    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整理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相關(guān)資料。
    2.搜集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未見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見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見宇宙便知其渺遠,這是書的力量。書包含了世界萬物,人間真情。“我”愛讀書,因而“我”有竊讀的樂趣,與北大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更覺讀書有益;作家的經(jīng)歷,讓我們領悟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guān)系,更堅定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的信念;得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道理。的確,書籍是智慧的工具。正如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好書使人開卷時會有所求,而閉卷時有所得。
    那么,在本節(jié)課中,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讀書的樂趣吧!【通過對本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簡要回顧,和教師的激情導入,再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愿望?!?BR>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
    2.投影出示:內(nèi)容:說說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采訪身邊愛讀書的人,說說采訪的心得體會;展開討論,開卷是否有益。
    3.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確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組,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討論,互評互說,進行練習?!咀寣W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話題交流,既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以人為本,給學生已自主空間,又引發(fā)了學生交流的愿望。】
    三、暢所欲言(目的: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就ㄟ^巧妙地引導學生的暢所欲言的說和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把課堂引向精彩,課堂定會呈現(xiàn)出許多的精彩亮點?!?BR>    四、總結(jié)評價(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發(fā)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tài)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jié)課誰的表現(xiàn)佳?為什么?
    3.教師評價:總結(jié)本節(jié)課中學生突出的優(yōu)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咀晕以u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多渠道,多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三課時(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以“記辯論”為題寫一篇習作。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jīng)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jīng)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交流同桌間說說想寫什么內(nèi)容。
    4.動筆先擬定提綱,在動筆寫。
    5.佳作賞析
    6.講評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習作的賞析、交流、評價,是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的良好的語言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佳作賞析中,通過對話交流,點撥寫作方法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綜合發(fā)展,習作與口語交際雙贏的目的?!?BR>    課后小記:
    回顧·拓展一
    教學目標:
    1、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達到愛書,愛讀書的目的。
    2、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并談談對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積累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
    3、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增進學生讀書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做到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
    教學難點:要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guī)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tǒng)的小節(jié)。收集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
    1.溫故而知新。學完一單元后, 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jié),看看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2.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緩幕仡櫛竟?jié)內(nèi)容切入話題,引發(fā)學生交際愿望,讓學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語水平?!?BR>    4.在組內(nèi)推選出一名代表發(fā)言:預案(學生有可能從課文學習的角度說)/學了《竊讀記》感受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可我的家里藏書千冊,可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制止不力,慚愧,今后,我一定多看書,叢書中汲取知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為侶》告訴我們要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這些都是書給與我的。在人生漫長又曲折的道路上,是書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
    5.教師小結(jié):這是一片好的散文,誰還有這樣的佳作我們共同來賞析。踏上樂土在這個標新立異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都以其不同的方式尋樂。人們可以輕松地點擊鼠標,享受網(wǎng)上帶來的樂趣;但研讀詩書的人卻很少;人們可以晝夜不停地關(guān)注股票的漲落,卻不愿去翻閱唐詩宋詞;人們有了煩惱寧愿去迪廳發(fā)泄一番也不愿靜下心來品讀文學名著。他們疏遠了讓他們反璞歸真的樂土——書籍。
     有一本好書,你會不再寂寞。正所謂一卷在手,神游天地。與那些偉大的心靈對話,和自然萬物溝通,那才是世上美的享受。踏上書籍這塊樂土,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細膩感人的世界,閱讀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欣賞富有時代氣息的人物形象,懂得真實而紛亂的社會糾葛……。我們在看到這塊樂土內(nèi)容廣闊的同時,也會體驗到這一片空間同樣可以讓你旋轉(zhuǎn)得瀟灑。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6.研討讀書方法。
    7.師小結(jié):書,是人類的另一世界。人世間的一切,無論是過去的,現(xiàn)在的,亦或是將來的,都能在這里找到蹤影。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展示臺)
    日積月累
    1、激情導入。我們中華是個愛書國度,崇尚樂學好讀,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同桌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氖彽氖??!魢L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氖彙⑵?、心到、眼到、口到等?!魧W生質(zhì)疑,自己答疑,教師釋疑?!咀杂烧b讀,到理解名言,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主體,教師只起到引領作用?!?BR>    3、嘗試背誦名言。小組賽背,評出優(yōu)秀小組。
    4、搜集整理,出示課外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拓展積累。請同學們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如果使用得好,書是好的東西;如果濫用了,書就是壞的東西——愛默生高爾基說:“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又讀名言,能說說通過以前的讀書經(jīng)歷和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感想?
    6、拓展延伸。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久缘乃鸭c展示,就是想讓學生真正領悟讀書的一處,從書汲取營養(yǎng),得到力量?!?BR>    展示臺
    1.組成讀書興趣小組。
    2.圖書整理。(去圖書室或書店看書,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回來給班級的圖書按種類進行整理?;丶液蠼o自己的圖書歸類,并做個書目,分類造冊,做個優(yōu)秀的圖書管理員。)
    3.送人“玫瑰”
    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共享知識。
    4.展示讀書記錄卡。平時自己喜歡的書閱讀時,要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交流展示。讀一讀自己摘抄的記錄卡,談談摘抄它的理由。(互相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增趣讀書,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情景教學使學生增強生活的體驗,激發(fā)學生思維和口語表達的原動力,讓學生在實踐中交流,碰撞思維,放飛心靈,豐富語言,練就思維?!?BR>    課后小記:
    5、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guān)、那畔、千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fā)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了解思鄉(xiāng)詩詞的一般特點。
    4.通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積累并內(nèi)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xiāng)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xiāng)詩詞的一般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經(jīng)過對比學習,體會出兩首詩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思鄉(xiāng)的緣由、表達的方式、語言特點是不同的。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師:思鄉(xiāng)是一種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懷,她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思鄉(xiāng)的詩詞。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詩。
    (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詩詞題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重點強調(diào)“間”“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滲透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確定多音字讀音的學習方法。)
    三、借助注釋和課外搜集的資料自讀疏通詩歌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3.老師質(zhì)疑檢測:“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身在何處呢?”引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感知古詩大意。
    四、朗讀品味兩首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對比兩首詩的異同。
    1.小結(jié)過渡。
    2.引導品讀《泊船瓜洲》。
    (1)自讀批注,讀解語境。
    透過詩中哪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梢栽跁先σ蝗?、畫一畫,還可以寫寫簡單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預設“一水間”“只隔”“綠”“又”“何時”“還”。
    (3)還原詩境,感情朗讀。
    (4)角色替換,自由吟詠。背誦詩文。
    3.自讀體會《秋思》。
    (1)小結(jié)過渡:在奉詔進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風,家鄉(xiāng)的春景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鄉(xiāng)愁,那引發(fā)了客居洛陽的張籍鄉(xiāng)愁的又是什么呢?思鄉(xiāng)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邊,明月下,想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出了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蹦撬监l(xiāng)的張籍又做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詩文,深入體會。
    (2)自由朗讀體會。
    (3)交流匯報,扣住“見秋風”“意萬重”深化對詩文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五、對比梳理,整體朗讀。
    1.總結(jié):兩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了家鄉(xiāng),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又因為不同的緣由觸動他們共同的情感——這就是思鄉(xiāng)。
    2.朗誦兩首詩詞。
    營造情境,引讀朗誦,體會情感,表達感情。
    作業(yè)設計(課件出示):
    1.背誦、默寫兩首思鄉(xiāng)的詩詞。
    2.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xiāng)的詩詞。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奉詔進京 春意濃 追問 明月何時還
    秋思   客居洛陽 見秋風 寄寫家書 意萬重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對比學習《長相思》。
    三、總結(jié)三首詩詞,整理對比學習本課的思鄉(xiāng)詩詞。獨立或合作學習收集到的詩詞,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四、根據(jù)上面的表格,小組合作寫小論文。
    提示:
    豎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較《×××》和《×××》兩首思鄉(xiāng)詩(詞)的異同”“古代人離開家鄉(xiāng)的原因略談”“觸動古人的思鄉(xiāng)愁緒的意象有哪些”等題目寫小論文。橫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賞析”論文題目。
    課后小記:
    6、梅花魂
    [教學要求]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沖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
    [教學難點] 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重點:自學字、詞,了解內(nèi)容,理清層次。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出示梅花掛圖。
    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梅花嗎?你喜歡它嗎?你喜歡它的什么?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個有關(guān)梅花的故事。
    3、板書課題。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設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
    1、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畫出使你感動的語句,體會其中的情感。
    4、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1、根據(jù)回憶內(nèi)容、非回憶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
    (首尾各為一段,中間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據(jù)課后思考題1前半題的提示:“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給第二段分層。
    3、自己體會文章開頭與結(jié)尾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重點:理解全文
    一、復習回顧,揭示任務。
    1、說說課文圍繞梅花說了哪幾件事?(回顧舊知,做好鋪墊)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3)不能回國;
    (4)贈墨梅臥;
    (5)送梅花仇;
    2、從題目入手:梅花是一種名花,但為什么說梅花魂呢?課題“梅花魂”與本文所記敘的五件事有什么聯(lián)系?
    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二、從“愛梅”入手,直奔重點段“品梅”。學習第二、第四件事,體現(xiàn)“教”學。
    1、文中哪件事能表現(xiàn)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第二件事:珍愛墨梅圖)
    2、指名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蓖ㄟ^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
    (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
    3、“這清白的梅花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qū)捜荽葠鄣耐庾娓笧槭裁催@次會大動干戈呢?導入第四件事的學習。
    4、教師范讀“臨別贈梅圖”一事。
    (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
    (“這梅花,是中國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紅梅,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深情贊美的歌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對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
    (4)說說此時,你對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認識?
    (5)指名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BR>    (6)再次播放《紅梅贊》,同時指出:這首歌是電影《江姐》的主題曲,影片中江姐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動搖,大義凜然,后含笑走上刑場,倒在一片梅花燦爛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實在贊美江姐。聲情并茂的#小學五年級#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北師大版#使學生深深領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愛梅花,就是因為梅花是祖國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是為什么?(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jié)。)現(xiàn)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么?(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jié)。)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nèi)涵。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此部分內(nèi)容。
    三、總結(jié)方法,幫助學習第一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xiàn)“扶”學,培養(yǎng)能力。
    1、默讀第一件事:吟詩落淚。
    2、思考討論:
    (1)“常常教我讀唐詩寧詞”說明什么?
    (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
    (2)“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么?
    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背鲎蕴瞥蹙S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jié)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背鲎员彼卧~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里的愁。
    這些詩大致都體現(xiàn)了一種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b、明確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
    (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
    四、放手自學第三件、第五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xiàn)“放”學,發(fā)展能力。
    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著、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斌w會到思鄉(xiāng)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斌w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愿。
    五、學習后一段,點明中心,總結(jié)全文。
    1、齊讀后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
    (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3、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有什么聯(lián)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jié)尾緊密聯(lián)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jié)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后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4、談談學完課文,你在寫作上的收獲。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1、讀詩落淚
        2、珍愛梅圖
    15、梅花魂  3、不能回國   中國心
        4、贈送梅圖
        5、遞梅花巾
         照  應
    課后小記:
    7*、桂花雨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tài)、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自讀自悟;細讀悟情;品讀體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xiàn)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yè)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內(nèi)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3.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ù厣~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chǎn)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tǒng)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jīng)蜜餞后,可做各種甜食。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桂花的名句。
    因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歷代文人墨客經(jīng)常用美好的詩詞歌頌它。你們讀過哪些有關(guān)桂花的名句來跟同學交流一下好嗎?我們卻從未聽說桂花會下雨。
    2.抽名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肮鸹ㄓ辍笔侵负枚喙鸹湎聛?,就像下雨一樣。
    (三)自讀自悟細讀悟情
    1.自讀自悟(出示思考題)
    (1)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guān)的詞句。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
    2.細讀悟情(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干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里。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jié)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2)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钡那榫啊?BR>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讀體會
    1.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蓖枪鸹?,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么?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xiāng)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guān)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xiāng)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qū)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qū)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xiāng)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地想起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xiāng)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美好、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xiāng)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六、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桂 花 飄 香 十 里
              搖 花 真 像 下 雨
              愛 花 賞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課后小記:
    8*小橋流水人家
    教學目標
    1.認識“潺、婀、粼、涸、綴、螃、蟹”八個生字。正確認讀“詞語盤點”中有關(guān)本課的詞語。
    2.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xiāng)情,以及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寫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忘不了家鄉(xiāng)的桂花雨,下面這篇課文的作者對故鄉(xiāng)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反復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根據(jù)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喜歡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鄉(xiāng)的這些景致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從這些景致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對故鄉(xiāng)的無比熱愛和懷念。)
    3.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通過對故鄉(xiāng)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guān)的句子。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熱愛,“我”思念
    課后小記:
    口語交際習作二
    學習目標
    1.能圍繞“濃濃的鄉(xiāng)情”這個主題講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
    2.能與同學進行商討,培養(yǎng)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4.能就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大膽發(fā)揮想象,寫出家鄉(xiāng)的變化,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與“濃濃的鄉(xiāng)情”相關(guān)的詩詞、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級同學的特長,以便策劃活動.
    ◆通過書籍、電視、網(wǎng)絡等媒介,了解怎樣策劃才能搞好活動,可以事先參閱一些好的經(jīng)驗.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淡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xiāng)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大詩人李白用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來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而這詩句也成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讓我們來暢談一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吧.
    暢所欲言.抒發(fā)情感
    1.同學們,請你們來說說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吧.
    2.現(xiàn)然大家都這么熱愛家鄉(xiāng),那么我們就以“濃濃的鄉(xiāng)情”為主題來策劃活動.既然是活動,形式就要豐富多彩,要通過豐富的內(nèi)容、精彩的節(jié)目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表演哪些節(jié)目;由哪些同學表演;怎樣表演才能使節(jié)目更精彩.
    ◆重點討論怎樣演才能使節(jié)目更精彩,根據(jù)討論情況列出節(jié)目表.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指導.
    ◆小結(jié)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部分小組的討論,看得出來同學們事先都做了精心的準備,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非常熱烈,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考慮到.每個小組都希望通過策劃這次活動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策劃的活動方案吧.
    展示活動方案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活動方案.
    ◆其他同學可以質(zhì)疑,也可以和同學進行深入的交流.
    ◆師生共同評議.綜合大家的意見,全班制定一個活動方案.
    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通過策劃“濃濃的鄉(xiāng)情”這個活動,不僅鍛煉了我們的組織策劃能力,而且還激發(fā)了大家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相信“濃濃的鄉(xiāng)情”這個活動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第二、三課時 習作
    談話導課,激發(fā)興趣
    在策劃“濃濃的鄉(xiāng)情”活動中,同學們盡情抒發(fā)了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是呀,誰不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呢?今天讓我們大膽地想象一下,通過我們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鄉(xiāng)會是什么樣子?
    大膽想象
    ◆想象家鄉(xiāng)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