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與剖腹產的月子餐有區(qū)別嗎

字號:

一、月子餐有必要嗎
    現(xiàn)代月子餐的概念來自臺灣的莊淑旂博士,她曾擔任過日本皇太后美智子的專任健康管理顧問,結合中西醫(yī),得出坐月子的理論。中醫(yī)強調:在女性產子的過程中,會造成耗氣傷血,所以極易導致分娩后氣血的虛弱。但是經過月子餐的調理,可以幫助產婦恢復身體的狀態(tài)。
    女性一生擁有三次改變體質的機會:月經初潮、產后坐月子和更年期,特別是生育期,這是最能夠改善女人體質的機會。膳食得當,配以充足的休整,能使產婦變形的內臟恢復彈性,幫助產婦恢復到產前的身體原貌,并能徹底改造體質。
    而且,坐月子的方式如果不正確,很可能會造成老化十分快速,甚至出現(xiàn)一胎老十歲的狀態(tài),皮膚老化、失去光澤;體型變成水桶狀,并導致骨質疏松,鈣質流失,常感到體力不支,提早進入更年期。因此,產婦要保想保持的狀態(tài),必須要均衡營養(yǎng),充分休息,規(guī)律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再依自己體質的虛、實、寒、熱,謹慎地選擇合適的中藥與食物來調理。因此,月子餐是衡量能否坐好月子的標準之一。
    二、順產與剖腹產的月子餐區(qū)別
    新媽媽生產方式不同,在飲食上也是有區(qū)別的,主要體現(xiàn)在:順產的媽媽只需要按照一排二調三補的順序調理即可。倘若是剖腹產生子,因手術原因,腸胃蠕動速度受到干擾,腸腔中易產生積氣,繼而常會有飽腹感,所以飲食要格外注意。產后6小時內忌吃脹氣的食物,如豆?jié){、黃豆等,可選擇利于腸道蠕動的通氣排便食物,如蘿卜,通氣后可以選擇半流質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產婦身體情況不同,調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生產后不能太早食用油膩食物,下奶食物在一周后食用。
    剖腹產媽媽進食須知:
    1.產后1—2 天
    腸胃消化能力較弱,適合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油膩的食物。
    2.產后3—4 天
    不要喝過多的湯,避免乳汁過度淤脹。
    3.產后1 周
    經過一周的調理,胃口恢復正常,可進食做成湯的魚、蛋、禽等。忌食易發(fā)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jié){、淀粉等。
    剖腹產產后飲食禁忌
    1.術后一周內為避免脹氣,禁食蛋類及牛奶;
    2.不吃油膩的食物;
    3.不吃深色素的食物或醬油,以免疤痕顏色加深;
    4.不吃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5.生冷類食物禁食40 天(如大白菜、白蘿卜、西瓜、水梨等)。
    月子餐的“宜”與“忌”
    1.產后宜多喝湯
    產后要多補充水分,可以喝點清淡的蛋湯、魚湯等,但是不要著急喝催乳湯,因為新媽媽的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提前催奶會增加疼痛。也不宜喝油湯,因為會增加奶水的脂肪含量,寶寶喝了容易拉肚子。
    2.產后要多喝水
    產后要多喝水,這樣可以加強排毒。喝水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溶解在水里的廢物可以通過排泄排除體外,若是攝入水分過少,新媽媽體內代謝的廢物就無法完全排清,堆積在體內會產生有害反應。
    3.產后應忌生冷食物
    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體能,胎兒脫離母體后,產婦體內的激素水平下降,新陳代水平也降低,體質由內熱變成虛寒。因此新媽媽是不能吃涼性食物的,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吃冷飲。涼拌菜極易滋生細菌,誘發(fā)消化道疾病,建議產婦不要吃。寒性水果和冷藏的水果,也少吃。
    4.產后不能吃水果蔬菜
    這個觀點是片面的,中醫(yī)認為食物有寒、熱、溫、涼之分,新媽媽需少吃寒性和涼性蔬菜和水果,多選擇溫熱性蔬菜和水果。此外,很多蔬菜經過燒煮后,性味就會轉變,不再為寒性。而且果蔬中擁有眾多營養(yǎng)元素,不但能保證順利排便,對新媽媽的身體恢復很有好處。
    ◆注意:體質較虛的人,不宜多吃苦瓜、枸杞菜、蘿卜纓、芹菜等過于涼性的菜肴。
    5.產后忌吃辛辣溫燥食物
    新媽媽不宜吃辛辣食物,因為辛辣溫燥食物會增加體內的虛火,引起口舌生瘡、便秘或痔瘡等問題,也會通過乳汁增加寶寶體內熱量。因此新媽媽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尤其是產后的5-7天,可以選擇軟飯、蛋湯等,不宜食用大蒜、辣椒、酒、茴香等辛辣溫燥食物和調味料。
    6.產后要大補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補充營養(yǎng)要根據(jù)個人的身體需求。不適當或過量的滋補對身體是有害的。
    小精靈溫馨提示
    倘若感到惡露排出不干凈,下腹隱隱作痛,建議煮一些紅糖水或者用一些調理的中藥煲些湯喝。此外,體質偏熱的新媽媽在飲食時要格外注意,對活血化瘀的食品要忌口,否則很可能導致排便困難甚至是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