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這首詩的意思。
    2.會認“靜、夜、思、床、前、明、舉、低、故、鄉(xiāng)”十個生字,會寫“鄉(xiāng)、頭、是”三個字以及詞語“月光”
    3、體會古詩的意思,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親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朗讀、背誦古詩,讀出詩的韻味。
    【教學難點】
    1. 識字、寫字。
    2. 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錄音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談話引入:我們已學過不少古詩,誰先給大家把你拿手的一首古詩朗讀或背誦一首?(生誦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2.板書課題,釋題。靜夜——安靜的夜晚。思——所想到的。師:這道詩的作者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
    二、嘗試朗讀,初步感知
    1.聽課文錄音。
    (1)閉眼聽錄音。師提問題:詩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打開書聽課文錄音。
    2.自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課文。
    4.分組讀課文。
    5.小組討論:詩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整體入手,了解大意
    1.出示課件(或掛圖),教師大致描述圖意,學生轉述。師生評價。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圖文對照,說說詩句大意。
    四、分句導讀,理解詩意
    1.朗讀第一行詩,思考:從詩中知道是什么時候?(夜晚。)詩人看到了什么?(明亮的月光。)這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月光?(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從詩中的第四句可以看出來。)
    2.讀第二行,思考:“疑”是什么意思?(以為。)詩人以為什么是地上的霜?(月光。)
    3.讀讀、議議。講講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床前一片銀白色的月光,以為是秋霜降落在床前。)
    4.指名讀第三、四行詩句,討論:到底是霜還是月光呢?
    (1)這第三、四行里哪些詞意思剛好相反?(“舉頭”和“低頭”。)
    (2)“舉頭”這個詞應該怎么理解?(抬頭。)詩人抬起頭來,望見了什么?低下頭去,想到了什么?
    5.讀讀、議議。試說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抬頭望去,只見窗外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不禁低下頭思念起故鄉(xiāng)來。)
    五、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1.看圖體會感情,并想象:詩人先靠在窗前,望著明月,此時此刻,他的心里會想到什么樣呢?(啟發(fā)想象,圍繞著思鄉(xiāng)之情各抒己見。)
    2.指導朗讀:這首詩表達了遠離家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我們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思想感情呢?(指導朗讀時注意韻腳、停頓和重音。)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六、認讀認字,指導書寫
    1.出示卡片認讀。
    2.記憶字形。
    (1)同座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2)全班交流。
    (3)重點強調“低”不能掉點。
    3.指導書寫“頭、鄉(xiāng)、是”。
    七、背誦課文,再說詩意
    八、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用圖畫展示出來。
    【板書設計】
    13 靜夜思
    明月↖
    舉頭 思
    低頭↗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大致理解詩意,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起學生朗讀這首詩的情感狀態(tài)。同時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通過反復吟誦,來感悟詩的意境和韻味。體會到了古詩的意思,詩人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親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