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考點:《捕蛇者說》

字號:

1、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如此強調“異蛇”之毒?
    這是作者設置的一個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暗示了當時的世上還有比毒蛇更毒的東西,使讀者產生了急切讀下去的愿望。
    這一段重在寫“毒蛇”之異,從三個方面加以描繪:一是顏色之異,二是毒性之異,三是用途之異。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觸草木,盡死”,“盡死”前省去的主語應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結:寫“異蛇”劇毒,而“永之人爭奔走焉”。
    2、蔣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這一段著重寫什么?
    如果說第1段是概述,從第2段開始便轉入到具體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蔣氏。先寫蔣氏三代捕蛇之“利”,繼而寫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幾死者數(shù)矣”。一個“且曰”,將寫“利”轉為寫“害”,再寫蔣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極其生動地寫出了“捕蛇”并非好事,“爭奔走焉”實屬無奈,字里行間,深含悲苦?!袄迸c“害”關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樣描寫蔣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的?
    文章通過對“捕蛇”、“賦斂”之間“利”與“害”的一系列對比,說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樣寫捕蛇之“利”來反襯賦斂之毒,試分析是怎樣進行對比的?
    5、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看看下面哪個句子是本文的主題。
    苛政猛于虎也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題,即作者的觀點。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來論證論點的一個論據(jù),雖說與本文中心意思有關,但結合課文內容來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題。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是本文的寫作意圖,不是論點,也不是主題。
    深入探求:
    1、《捕蛇者說》一文引孔子的話“苛政猛于虎也”作結,說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處?
    說明他們“反*”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說》文末“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边@句話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反映柳宗元不僅對人民所遭受的災難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有所改革。
    積累:
    關于下列句中的“是”字的用法。
    吾祖死于是(代詞,代捕蛇這件事)
    吾嘗疑乎是(代詞,代“苛政猛于虎”這句話)
    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詞,這種)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指示代詞,這個,代“永州之野”)
    關于下列語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太醫(yī)以王命聚之(代蛇)
    問之(代蔣氏)
    言之(代情況)
    余悲之(代他的境遇)
    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蔣氏自己)
    謹食之(代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