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復(fù)習(xí)詩歌閱讀(二)

字號:

16、孔方兄
    因舊時(shí)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17、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shí)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shí)就相識的伴侶。
    18、班馬。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
    春秋時(shí),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duì)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后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9、問鼎。篡奪政權(quán)。
    春秋時(shí),楚王北伐,陳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后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quán)。
    如《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今常以喻謀求奪得。例:這次比賽,主隊(duì)連輸幾場,失去問鼎冠軍的機(jī)會(huì)。
    20、辭第。為國忘家。
    漢時(shí),北方匈奴貴族經(jīng)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后以喻為國忘家。杜甫《奉和嚴(yán)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21、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后以喻殺敵報(bào)國。
    如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22、釣鰲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dòng)。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六只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yuǎn)大的抱負(fù)。李白《贈(zèng)薛校書》:未夸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23、三尺
    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稘h書高帝紀(jì)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稘h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24、還珠
    古時(shí)合浦地主盛產(chǎn)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dòng)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dāng)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zhí)戟郎?
    25、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傳春秋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每當(dāng)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diào)時(shí),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后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明唐寅《世情歌》:清風(fēng)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26、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27、巴歌。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
    元人謝應(yīng)芳《水調(diào)歌頭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謝寄來雙鯉,白雪陽春數(shù)曲,為我和巴謳。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dá)自己的微不足道。
    28、白衣蒼狗。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shí),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huì)兒像白云,一會(huì)兒像灰狗。宋劉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jià),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變化無常,難以逆料,只有定價(jià)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
    29、見背。背,離開。謂父母去世。
    如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30、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后來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