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及答案新人教版

字號: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答題卡中)
    1.科學證明,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進化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勞 動 D.使用文字
    2.小米參加假期實踐活動,已經(jīng)知道她要考察“來自于周口店、能直立行走”的遠古
     人類遺址,請問:小米要去哪?
    A.云南省 B.北京市 C.陜西省 D.浙江省
    3.“走進稻田彎腰探身……深深地吮吸稻香……”請問這種場景最早會出現(xiàn)于什么時候?
    A.北京人時期   B.山頂洞人時期  C.河姆渡人時期 D.半坡人時期
    4.下列原始人類中,已經(jīng)掌握磨制技術的是:
    ①北京人 ②元謀人 ③山頂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5.你認為最有可能住在右圖所示房屋的人是 (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領親民黨大陸訪問團祭拜中華 民族的祖先,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禹
    7.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的是:( )
    A.禹傳位給伯益 B.啟打敗了有扈
    C.舜傳位給禹 D.禹傳子,家天下
    8.請找出以下人物中與其他選項不屬于同一范疇的是:( )
    A.禹 B.周武王 C.紂王 D.湯
    9.商朝在歷又被稱為“殷朝”或“殷商”,是因為下列哪一件事?
    A.盤庚遷殷 B.商湯滅夏 C.武王伐紂 D.平王東遷
    10.我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1.我國神話傳說中,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了三個有名的人物叫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歷把這種產(chǎn)生首領的辦法稱為( )
    A.選舉制 B.投票制 C.世襲制 D.禪讓制
    12.小米同學在書展上淘到一本20世紀80年代的連環(huán)畫,講述了歷“武王伐紂”的故事,小米對一場戰(zhàn)爭印象深刻并學到一個成語“臨陣倒戈”,你知道這場戰(zhàn)爭是什么嗎?( )
    A.牧野大戰(zhàn) B.涿鹿之戰(zhàn) C.桂陵之戰(zhàn) D.馬陵之戰(zhàn)
    13.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中原的諸侯是( )
    A.齊桓公 B.宋襄公 C.晉文公 D.秦穆公
    14. 戰(zhàn)國初年,三家分晉,三家指的是( )
    A.齊楚秦 B.趙魏韓 C.趙魏秦 D.楚齊韓
    15. 戰(zhàn)國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國家是:( )
     A.楚國 B. 秦國 C.齊國 D.燕國
    16. 電視劇《羋月傳》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強大起來并最終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秦國采取了什么策略?( )
    A.強強聯(lián)合 B. 先發(fā)制人 C.遠交近攻 D.必攻不守
    17.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生急劇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周天子地位上升     B.官僚制度逐漸取代貴族世襲制
    C.井田制被破壞,土地私有制產(chǎn)生   D.諸侯國間戰(zhàn)爭不斷
    18.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時期,想要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信,那么你所寫字體和書寫材料 最有可能是( )
    A. 甲骨文 刻在龜甲上 B. 小篆或隸書刻在竹簡上
    C. 楷書 刻在竹簡上 D. 小篆或隸書寫在信箋上
    19. 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為了( )
    ①造旅游景點 ②防洪?、劢o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秦長城的起止點是:( )  
    A.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B.西起遼東,東到臨洮。   
    C. 西起咸陽,東到河套。 D. 西起隴西,東到長平。   
    21.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的戰(zhàn)爭是:( )  
    A. 巨鹿之戰(zhàn) B.馬陵之戰(zhàn) C .長平之戰(zhàn) D.楚漢之爭
    22.我國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的民俗,是紀念( )  
    A.神農 B.大禹 C.屈原 D.楚莊王
    23.下列對春秋時期爭霸作用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使諸侯國的數(shù)目逐漸減少 B.秦國成為諸侯國中的國家
    C.促進了民族融合 D.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了災難
    24.右圖是商周時期,我國出現(xiàn)在成都平原的一種的青銅文化
    它是( )
    A.大汶口文化 B.龍山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頭文化
    25.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頻繁,社會急劇變化。
    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
    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
     D.統(tǒng)治者的鼓勵,推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8分,27題12分,第28題18分,29題12分,共50分。)
    26、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日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天子有巡視管理諸侯領地的權利,諸侯有朝覲天子的義務,一次不朝覲就貶斥爵位,兩次不朝覲就削減封地,三次不朝覲就討伐他。)
    材料三:公元前771年, 犬戎進犯鎬京,諸侯不再派兵相救。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國古代的哪一種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最早開始于哪一個朝代?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2) 材料二中說:“天子有巡視管理諸侯領地的權利”,那么諸侯對天子應該盡哪些義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分)
    (3)材料三中“諸侯不再派兵相救”反映了當時什么現(xiàn)象?(2分)
    27.(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材料二:衛(wèi)鞅相秦十年,極大地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后五月,秦惠王車裂商君。
    (1)材料一中“衛(wèi)鞅”指誰?“孝公” 指哪國國君?這一理論屬哪家學派?(3分)
    (2)變法的核心內容是什么?變法的作用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中秦惠王為什么要車裂商君?那么,商君的變法失敗了沒有?為什么?(5分)
    28、(18分)
    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 李 白
    材料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誰?他什么時候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重任?他最后一個滅亡的諸侯國是誰?(6分)
    (2) 結合所學知識把材料二中①②③④補充完整,并分別說出①②③處官職的職權范圍是什么?(7分 )
    (3) 根據(jù)材料三回答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貨幣是什么?文字是什么?(2分)
    (4) 評價材料一中的歷史人物。(3分)
    29、初一同學參加歷史興趣小組活動。小明收集了許多歷史資料,但被小芬不小心弄亂了次序,請你幫助小明把混亂的資料重新對號入座。(要求把字母填入對應的表格)(12分)
    (1)A.以“德”治國,以“禮”成為行為規(guī)范
     B 事物都有對立面,可以互相轉化
    C.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
     D兼愛、非攻
    E人應該和自然和諧發(fā)展
    F主張改革,提倡法治,要建立中央集權國家
    人物 老子 孔子 莊子 孟子 韓非 墨子
    思想
    (2)A 退避三舍 B問鼎中原 C 圍魏救趙
    D 魚腹 丹書 E破釜沉舟 F 指鹿為馬
    人物 孫臏 楚莊王 晉文公 陳勝吳廣 項羽 趙高
    成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答案填在答題卡中)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B D B D C A B D A A B C
    題目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B A D C C C 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8分,27題12分,第28題18分,29題12分,共50分)
    26(1)(3分) 分封制 西周 目的:鞏固新建國家的統(tǒng)治
    (2)(3分) 諸侯平日要聽從天子的政令,定期朝覲、納貢,戰(zhàn)時要出兵勤王
    (3)(2分) 說明西周分封制正逐步瓦解
    27(1)(3分) 衛(wèi)鞅:商鞅 秦孝公 法家
    (2)(4分) 核心內容: 獎勵耕戰(zhàn)
     作用:使秦國日益強大,成為戰(zhàn)國后期大的國家,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基礎。
     (3)(5分) 商鞅變 法 極大地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
     沒有,因為變法成功與否看的是變 法目的實現(xiàn)沒有?有沒有促進社會發(fā)展?
    28(1)(6分)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 齊國
    (2)(7分)①丞相 :百官之長,協(xié)助皇 帝處理政務 ②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 ③ 太尉:軍事 ④郡縣(②③可以顛倒)
    (3)(2分)圓形方孔錢(秦半兩) 小篆
    (4)(3分) 有功或有過,一種觀點2分,能綜合所述3分,言之成理即可
    29(1)
    人物 老子 孔子 莊子 孟子 韓非 墨子
    思想 B A E C F D
    人物 孫臏 楚莊王 晉文公 陳勝吳廣 項羽 趙高
    成語 C B A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