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對于立論型寫作考試(比如:TOEFL獨立寫作、ACT作文部分、GRE Issue部分)是同學們頭疼的項目之一。而這些考試中的素材準備是幾乎所有考生永恒的難題。在過去的教學中,經常性的有很多同學來問如下述這樣的問題:“到底用中國素材還是美國素材好?”“到底什么樣的素材會吸引考官的眼球?”“法律類的題目我實在沒有例子怎么辦?”...
要說明清楚,我們首先要從官方陳述說起:
首先請看托福獨立寫作的官方陳述:
在上述表述中,ETS明確提到:TOEFL獨立寫作不需要專業(yè)知識。
類似地,我們再了解下更難的GRE Issue考試的官方陳述:
The Analytical Writing Measure tests your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writing skills. It assesses your ability to articulate and support complex ideas, construct and evaluate arguments, and sustain a focused and coherent discussion. It does not assess specific content knowledge.
兩個官方陳述中,ETS均明確告訴我們:素材是否足夠專業(yè),對考分是沒有影響的。也就是說,專業(yè)性強的素材不一定能夠為考試加分。而普通素材也不一定讓考試減分。
這就是答案。
事實上,在實戰(zhàn)中,如果寫作者所舉的例子都是很普通的、平時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例子,并不會影響考試的得分。以下段落就是很好的一例:
The statement linking technology negatively with free thinking plays on recent human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century. Surely there has been no time in history where the lived lives of people have changed more dramatically. A quick reflection on a typical day reveals how technology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orld. Most people commute to work in an automobile that runs o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uring the workday, chances are high that the employee will interact with a computer that processes information on silicon bridges that are .09 microns wide. Upon leaving home, family members will be reached through wireless networks that utilize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Each of these common occurrences could have been inconceivable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該段選自GRE Issue寫作的一篇滿分范文。整個段落中,作者所使用了三個例子(car, computer, mobile phone),均屬很平常很普通的素材。但是,語句的寫作非常流暢,讓讀者閱讀之后大腦中產生很強的畫面感。由此可見,素材本身不分高低貴賤,用好生活中的很樸實的素材,也能夠成就高分甚至滿分的寫作。
為什么要提這一點呢?因為長期以來,立論型寫作考試一直給學生一種幻覺,那就是:如果考試考到某一個領域,那就必須把這個領域的知識先搞清楚。比如,凡是出現(xiàn)法律類的題目,就必須把法律的基本假定、法律的意義這些東西要闡述清楚。這種認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哪怕是在現(xiàn)在,依然普遍存在。普遍地,同學們會選擇“難”、“深”的素材來作為寫作素材,覺得在考試中所運用的素材越專業(yè)越艱深,就越能體現(xiàn)出自己深厚的學術功底。這種思維的背后,是我們自己中國人自己對論證的理解在作怪——似乎素材的“高大上”、論證的“上綱上線”成了讓論證具有說服力的不二法寶。其結果就是,文章所使用的寫作素材理論性過強,導致過于抽象。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種狀況:學生對命題思考的思維能力遠遠高過他自身的寫作能力。換句話說,他的寫作能力太弱以至于無法支持他的內心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想辦法把文章寫得更加“簡單”才是明智之舉。而且,既然ETS已經明確指出,是否了解專業(yè)背景對于文章分數(shù)的高低沒有任何影響,這就說明把文章寫得艱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所以,在托福課上,我對自己的學生說的多的一句話就是:“make it simple”。用很簡單(甚至看似很弱智)的論點,去解放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在考試中充分發(fā)揮到大而不受自己思維高度和深度的影響,這就是我的寫作課、特別是托福寫作課的核心教學思路。
當然,必須要指出的,本文的觀點是基于ETS官方陳述的解讀和中國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分析的。并不代表所有同學都一定要沿著這條思路走。專業(yè)性強的例子不是不可以,而是具有劣勢。但這并不表明每一個學生都寫不好專業(yè)性強的例子。所以,同學們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果某個領域的專業(yè)性素材你非常熟悉而且寫起來得心應手,當然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