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手機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電腦用戶】→點擊進入免費試聽>>
在國際民商事活動中,依據(jù)何種標準區(qū)分內國法人與外國法人呢?這個標準就是法人的國籍。雖然曾有學者認為法人無國籍,或者說法人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國籍,但法人國籍的存在已得到許多國家的立法與司法實踐的肯定。國籍一詞原本的確是針對自然人而言的,不適用于法人。但是,隨著國際民商事交往的發(fā)展,法人逐漸進入國際社會,參加國際民商事活動,成為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國籍一詞便自然而然借用于法人了。不然,如何在國際民商事活動中區(qū)分本國公司和外國公司呢?同時,既然各國法律一般視法人有如自然人一樣的法律人格,且認為內國法人應服從內國法律管轄,那么,講法人的國籍自不失國籍一詞在法律術語上的意義。當今,法人的國籍已是判斷某一民商事法律關系是否為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之一。而且,按照大多數(shù)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受法人屬人法支配,而法人的國籍則也是確定法人屬人法的依據(jù)之一。因此,法人的國籍問題在國際私法上有著重要意義。
(一)法人國籍的確定
法人國籍的確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既有在內國設立而在外國從事經(jīng)營活動的法人,也有在外國設立而在內國從事經(jīng)營活動的法人;既有集許多不同國籍的人的資本而設立的法人,又有其營業(yè)范圍及于數(shù)國的法人。特別是跨國公司出現(xiàn)并急劇膨脹以后,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復雜。而且,各國在確定法人國籍問題上總是自行其是,這也增加了問題解決的難度。
對于如何確定一個法人的國籍,國際上并無一致的做法。各國及其學者主要有如下幾種不同的主張:
1.成員國籍主義,或稱資本控制主義。這種主張認為,法人是由其設立人建立起來的組織,法人的權利實際上屬于設立法人的自然人,因而法人不能脫離其設立人而獨立,法人只能與其設立人同一國籍。這也就是說,法人國籍的確定,要看法人的資本控制在哪一國公民手中,然后根據(jù)資本控制者的國籍來確定法人的國籍。不過,這種主張實行起來有一些難處:一是弄清法人的資本真正為何國人控制并非易事;二是控制法人資本的股東經(jīng)常變動,股東的國籍也隨之變化;三是股東國籍相異時,究竟應依人數(shù)多少而定其國籍或依出資額多寡而定其國籍,無以為定;四是法人如是發(fā)行無記名股票之股份有限公司,其國籍就更難確定了。
2.設立地主義,或稱成立地主義或登記地主義。這種主張認為,法人的國籍應依其設立地而定,凡在內國設立的法人即為內國法人,凡在外國設立的法人即為外國法人。其理由是,一個組織之所以能成為法人,具有民商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是因為一國依法對該組織的章程的批準或給予核準登記。換言之,由于一國批準或給予登記的行為創(chuàng)設了法人,因而法人應具有設立地國國籍。贊同這種主張的人認為,法人設立地或成立地確定不移,易于用來確定法人國籍,并且以此確定法人的國籍使得法人的國籍不易改變。但也有人認為,采用這種主張,在有些場合看不出法人實際為何國人所控制;另外,有時當事人會到設立限制較少的國家去成立法人,以達到其規(guī)避法律的目的。
3.住所地主義。這種主張認為,法人的住所是法人的經(jīng)營管理和經(jīng)濟活動中心,因而法人的國籍應依其住所所在地而定。凡在內國有住所的法人為內國法人,凡在外國有住所的法人為外國法人。但是,對于究竟應以何處為法人的住所,學者見解和各國實踐尚不一致。反對住所地主義的人認為,由于法人可以隨意選定住所,就難以防止它們隨意改變其國籍和規(guī)避法律的行為。
4.準據(jù)法主義。這種主張認為,法人都是依一定法律的規(guī)定并基于該國家的明示或默示認許而成立的,故法人的國籍應依法人設立時所依據(jù)的法律確定之,即法人的國籍依其成立時所根據(jù)的那個國家的法律。如果法人的實際活動處所不在其成立國而在另一國,并按另一國法律具有其國籍,應視為該國的法人。
5.法人設立地和法人住所地并用主義。由于國際民商事交往的日益發(fā)展以及法人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法人國籍的確定越來越復雜;又由于根據(jù)法人的某一因素確定法人的國籍很難圓滿地解決問題,于是,有的學者主張并用法人的設立地和法人的住所地來確定法人的國籍。這種主張在國際和國內立法實踐中已經(jīng)得到支持。
總之,如何確定法人的國籍,國際上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各國在實踐中總是根據(jù)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來確定標準,并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確定某一法人的國籍時,有必要考察相關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
(二)中國在實踐中確定法人國籍的做法
我國在一些單行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中已對法人國籍的確定作過若干規(guī)定。從這些規(guī)定不難看出,在今天正常的國際民商事交往中,我國主張依據(jù)法人的設立登記地來確定法人的國籍。例如,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yè)如果是經(jīng)過我國主管部門批準并在我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而設立的,我國法律確定這種企業(yè)為中國法人。又如,我國公司法第191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外國公司是指依照外國法律在中國境外設立的公司?!庇纱丝梢?,我國公司法是以登記成立地來確定外國公司的國籍的。此外,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4條也規(guī)定:“外國法人以其注冊登記地國家的法律為其本國法?!边@一規(guī)定進一步表明,我國在實踐中是以法人登記成立地國為其國籍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