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認識圖形(二)

字號:

認識圖形(二)
    第一課時: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shù)學交流的能力。
    3.能辨認各種圖形,并能把這些圖形分類。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準備: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探究新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 (長方體 正方體 球 圓柱)
    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
    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并且小組小結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點: 共同點:
    長方形 對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不斷開的
    圓 沒有角 即封閉的)
    三角形 有三條邊 三個角
    二、鞏固發(fā)展: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第1題
    請小朋友涂一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匯報哪些涂成黃色,哪些涂成藍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獨立完成 ,說說你是怎么數(shù)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結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四、總結: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個有什么特點?
    你有什么想問的?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拼一拼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fā)現(xiàn)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lián)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fā)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fā)現(xiàn)。
    課后小記:
    第三課時: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認和區(qū)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 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長方形的特點。 結論長方形有四條邊是長長的。
    2、正方形的特點。 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說正方形的特點。 結論正方形有四條邊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說一說:長方體有幾個面?
    各個面分別是什么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3、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昨天我們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圖形,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玩拼一拼的游戲。
    動手。匯報。
    三、鞏固新知
    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