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里
教學目標:
1、 能學會演唱歌曲《阿里里》。
2、 在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時,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
歡慶節(jié)日時歡歌競舞的熱鬧情境,并能隨音樂律動。
3、 在一系列活動中,能自主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實踐活
動。
教學重點:
1、 能用優(yōu)美歡快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 能為歌曲《阿里里》設計打擊節(jié)奏、身勢伴奏與表演動作。
3、 能感受《阿細跳月》的基本情緒,并能參與表現音樂的活
動。
教學準備:
打擊樂器、自制課件、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定向
學生隨音樂《阿細跳月》即興律動。
二、 初步體驗
師:(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歡迎同學們加入我們的“快樂旅行團”。今天由老師當導游,帶領小朋友們到云南去旅行。
(出示課件——云南簡介以及云南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教學意圖: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云南,并從視覺與聽覺上真切感受云南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了解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習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師:圖片將我們帶到哪兒了?圖片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
(啟發(fā)學生回答。)
師:第一站:云南納西族。
三、 學唱歌曲《阿里里》
(出示課件畫外音:歡迎大家到我們納西族做客。)
師:你們聽,納西族的小朋友們用歌聲迎接我們啦……
1、 初聽歌曲《阿里里》
師:納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聽?你聽出了哪一些歌詞?
(引導學生說出“阿里里”。)
(出示課件:點擊出現“阿里里”。)
(畫外音:真聰明—“阿里里”是云南納西族民歌中具特色的歌曲襯詞。)
老師講解歌詞中“撒小秧”的意思。
2、 再聽歌曲《阿里里》
師:仔細地聽,看你能不能跟納西族的小朋友學上一兩句。
師:你學會了哪一句歌詞?唱給大家聽聽。
3、 學唱《阿里里》
4、 為歌曲《阿里里》進行身勢伴奏
師:納西族小朋友有話要告訴大家。
(點擊課件畫外音:我們納西族人唱歌時還喜歡邊唱邊動,你也試試。)
(1)師示范,邊唱邊用身勢伴奏。(注意強弱的變化。)
(2)引導學生說出哪兒強些,哪兒弱些,并自己嘗試。
(3)班在教師鋼琴伴奏下邊唱邊用身勢伴奏。
5、 情感處理
師:納西族人為什么在撒小秧的時候要唱歌呢?
(引導學生:因為他們勞動時很開心、很快樂,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兒。)
(情緒——優(yōu)美活潑,速度——中速稍快。)、
6、 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阿里里》
7、 參與表現
師:我們分成兩個快樂小隊去幫納西族小朋友撒小秧,邊勞動邊唱《阿里里》。
(1)師領唱,學生合。
(2)一隊領唱,二隊合。(反過來。)
(3)全體起產用身勢伴奏唱《阿里里》,告別納西族小朋友,快樂旅行團出發(fā)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從聽覺出發(fā)整體感受音樂,通過認真聆聽,記住云南納西族歌曲《阿里里》中具特色的襯詞:阿里里。在一系列的參與活動中使學生對歌曲《阿里里》有更深的理解,并將之學會。
四、 聽賞《阿細跳月》
1、 整體聆聽《阿細跳月》
師:第二站:彝族山寨。彝族人民為我們送上了美妙活潑的音樂《阿細跳月》;我們正好趕上彝族阿細人載歌載舞地歡慶節(jié)日,讓我們一起加入吧。
(1)聽到音樂你想做什么
(引導學生說唱歌跳舞等。)
(2)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音樂的基本情緒。)
師:你聽出哪個音樂重復出現的次數多?
(引出“521”讓學生哼唱出來。)
2、 細聽音樂主題
(1)唱一唱
師與生合作唱“主是音樂”游戲接龍:
(2)動一動
1師示范在“ ”處動起來。
2在“ ”處啟發(fā)學生動一動。
(可用聲音、樂器、動作來表現。)
3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
4全班分成四組進行合作表演,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主題音樂。
例: ( )
聲音:嘿嘿
拍手跺腳:XX(也可以是身體動作)
伴奏樂器:XX(三角鐵、鈴鼓、舞板、沙球、雙響筒等)
教學意圖:通過聽、看、仿、動、等一系列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阿細跳月》的基本情緒,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云南彝族人民豪爽的性格與能歌善舞的特點。
3、 參與表現音樂
教師和學生加入彝族阿細人跳月(跳舞)的隊伍,在音樂聲中共同歡慶。教師帶領全班同學律動,讓全班同學手拉手圍成圓圈,盡情地參與表現音樂。
(教師在圓圈中音擺上節(jié)奏樂器)
教學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教師和學生在《阿細跳月》音樂聲中律動,圍成一個圓圈參與表現音樂,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產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深刻地體驗到《阿細跳月》的情境,以及“跳月”這種彝族舞蹈的基本形式。
五、 評價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云南歸來,領略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納西族與彝族小朋友的熱情與好客,愿我們每位同學都和少數民族的小朋友成為好朋友,也將我們湖南的民歌帶到云南去。
教學后記:
教學目標:
1、 能學會演唱歌曲《阿里里》。
2、 在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時,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
歡慶節(jié)日時歡歌競舞的熱鬧情境,并能隨音樂律動。
3、 在一系列活動中,能自主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實踐活
動。
教學重點:
1、 能用優(yōu)美歡快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 能為歌曲《阿里里》設計打擊節(jié)奏、身勢伴奏與表演動作。
3、 能感受《阿細跳月》的基本情緒,并能參與表現音樂的活
動。
教學準備:
打擊樂器、自制課件、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定向
學生隨音樂《阿細跳月》即興律動。
二、 初步體驗
師:(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歡迎同學們加入我們的“快樂旅行團”。今天由老師當導游,帶領小朋友們到云南去旅行。
(出示課件——云南簡介以及云南少數民族生活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教學意圖: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云南,并從視覺與聽覺上真切感受云南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了解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習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師:圖片將我們帶到哪兒了?圖片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
(啟發(fā)學生回答。)
師:第一站:云南納西族。
三、 學唱歌曲《阿里里》
(出示課件畫外音:歡迎大家到我們納西族做客。)
師:你們聽,納西族的小朋友們用歌聲迎接我們啦……
1、 初聽歌曲《阿里里》
師:納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聽?你聽出了哪一些歌詞?
(引導學生說出“阿里里”。)
(出示課件:點擊出現“阿里里”。)
(畫外音:真聰明—“阿里里”是云南納西族民歌中具特色的歌曲襯詞。)
老師講解歌詞中“撒小秧”的意思。
2、 再聽歌曲《阿里里》
師:仔細地聽,看你能不能跟納西族的小朋友學上一兩句。
師:你學會了哪一句歌詞?唱給大家聽聽。
3、 學唱《阿里里》
4、 為歌曲《阿里里》進行身勢伴奏
師:納西族小朋友有話要告訴大家。
(點擊課件畫外音:我們納西族人唱歌時還喜歡邊唱邊動,你也試試。)
(1)師示范,邊唱邊用身勢伴奏。(注意強弱的變化。)
(2)引導學生說出哪兒強些,哪兒弱些,并自己嘗試。
(3)班在教師鋼琴伴奏下邊唱邊用身勢伴奏。
5、 情感處理
師:納西族人為什么在撒小秧的時候要唱歌呢?
(引導學生:因為他們勞動時很開心、很快樂,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兒。)
(情緒——優(yōu)美活潑,速度——中速稍快。)、
6、 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阿里里》
7、 參與表現
師:我們分成兩個快樂小隊去幫納西族小朋友撒小秧,邊勞動邊唱《阿里里》。
(1)師領唱,學生合。
(2)一隊領唱,二隊合。(反過來。)
(3)全體起產用身勢伴奏唱《阿里里》,告別納西族小朋友,快樂旅行團出發(fā)了。
教學意圖:讓學生從聽覺出發(fā)整體感受音樂,通過認真聆聽,記住云南納西族歌曲《阿里里》中具特色的襯詞:阿里里。在一系列的參與活動中使學生對歌曲《阿里里》有更深的理解,并將之學會。
四、 聽賞《阿細跳月》
1、 整體聆聽《阿細跳月》
師:第二站:彝族山寨。彝族人民為我們送上了美妙活潑的音樂《阿細跳月》;我們正好趕上彝族阿細人載歌載舞地歡慶節(jié)日,讓我們一起加入吧。
(1)聽到音樂你想做什么
(引導學生說唱歌跳舞等。)
(2)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音樂的基本情緒。)
師:你聽出哪個音樂重復出現的次數多?
(引出“521”讓學生哼唱出來。)
2、 細聽音樂主題
(1)唱一唱
師與生合作唱“主是音樂”游戲接龍:
(2)動一動
1師示范在“ ”處動起來。
2在“ ”處啟發(fā)學生動一動。
(可用聲音、樂器、動作來表現。)
3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
4全班分成四組進行合作表演,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主題音樂。
例: ( )
聲音:嘿嘿
拍手跺腳:XX(也可以是身體動作)
伴奏樂器:XX(三角鐵、鈴鼓、舞板、沙球、雙響筒等)
教學意圖:通過聽、看、仿、動、等一系列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阿細跳月》的基本情緒,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云南彝族人民豪爽的性格與能歌善舞的特點。
3、 參與表現音樂
教師和學生加入彝族阿細人跳月(跳舞)的隊伍,在音樂聲中共同歡慶。教師帶領全班同學律動,讓全班同學手拉手圍成圓圈,盡情地參與表現音樂。
(教師在圓圈中音擺上節(jié)奏樂器)
教學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教師和學生在《阿細跳月》音樂聲中律動,圍成一個圓圈參與表現音樂,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產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深刻地體驗到《阿細跳月》的情境,以及“跳月”這種彝族舞蹈的基本形式。
五、 評價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云南歸來,領略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到了納西族與彝族小朋友的熱情與好客,愿我們每位同學都和少數民族的小朋友成為好朋友,也將我們湖南的民歌帶到云南去。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