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 通 , 意思: 。
2、為天下唱 通 ,意思: 。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
4、將軍身被堅執(zhí) 通 ,意思: 。
5、故不錯意也 通 , 意思: 。
6、倉鷹擊于殿上 通 , 意思: 。
7、欲信大義于天下 通 , 意思: 。
8、自董卓已來 通 ,意思: 。
9、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
二、解釋以下多義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茍 2、次
(1)茍富貴 ( ) (1)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 ( )
(2)故不為茍得也 ( )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
3、度 4、數(shù)
(1)道不通,度已失期 ( ) (1)扶蘇以數(shù)柬故 ( )
(2)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 ) (2)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
5、憐 6、就
(1)楚人憐之 ( ) (1)此人可就見 ( )
(2)可憐白發(fā)生 (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
7、用 8、誠
(1)遂用猖獗 ( ) (1)此誠不可與爭鋒 ( )
(2)賢能為之用 ( ) (2)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 ( )
9、所以 10、遺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
(2)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 )
11、將 12、間
(1)上使外將兵 ( )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
(2將軍豈有意乎 ( )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
(3項燕為楚將 ( ) (3)在乎山水之間也 ( )
13、然 14、者
(1)吳廣以為然 ( )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更有癡似相公者 ( )
(3)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4)屋舍儼然 ( ) (4)陳涉者,陽城人也 (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劃線詞的古今意義。
1、卒中往往語 古: 今:
2、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3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4、雖然,受地于先王 古: 今:
5、長跪而謝之 古: ,今: 。
6、常跪而謝之 古: , 今: 。
7、凡三往 古: 今: 。
8、遂用猖獗 古: , 今: 。
9、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 今: 。
10、誠宜開張圣聽 古: , 今: 。
1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古: , 今: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 今: 。
13、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古: 今: 。
14、臨表涕零 古: , 今: 。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線的詞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請予以說明。
1、陳勝王 名詞作 意思為 。
2、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作 意思為 。
3狐鳴呼日 名詞作 意思為 。
4、皆指目陳勝 名詞作 意思為 。
5、忿恚尉 用法,使----- 。
6尉果笞廣 名詞作 ,意思為 。
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8、輕寡人與 ?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名詞作 ,意思為
10、此皆良實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五、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一)、《陳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倡,宜多應(yīng)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按蟪d,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故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 通 , 意思: 。
2、為天下唱 通 ,意思: 。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
4、將軍身被堅執(zhí) 通 ,意思: 。
5、故不錯意也 通 , 意思: 。
6、倉鷹擊于殿上 通 , 意思: 。
7、欲信大義于天下 通 , 意思: 。
8、自董卓已來 通 ,意思: 。
9、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
二、解釋以下多義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茍 2、次
(1)茍富貴 ( ) (1)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 ( )
(2)故不為茍得也 ( )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
3、度 4、數(shù)
(1)道不通,度已失期 ( ) (1)扶蘇以數(shù)柬故 ( )
(2)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 ) (2)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
5、憐 6、就
(1)楚人憐之 ( ) (1)此人可就見 ( )
(2)可憐白發(fā)生 (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
7、用 8、誠
(1)遂用猖獗 ( ) (1)此誠不可與爭鋒 ( )
(2)賢能為之用 ( ) (2)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 ( )
9、所以 10、遺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
(2)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 )
11、將 12、間
(1)上使外將兵 ( )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
(2將軍豈有意乎 ( )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
(3項燕為楚將 ( ) (3)在乎山水之間也 ( )
13、然 14、者
(1)吳廣以為然 ( )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更有癡似相公者 ( )
(3)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4)屋舍儼然 ( ) (4)陳涉者,陽城人也 (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劃線詞的古今意義。
1、卒中往往語 古: 今:
2、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3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4、雖然,受地于先王 古: 今:
5、長跪而謝之 古: ,今: 。
6、常跪而謝之 古: , 今: 。
7、凡三往 古: 今: 。
8、遂用猖獗 古: , 今: 。
9、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 今: 。
10、誠宜開張圣聽 古: , 今: 。
1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古: , 今: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 今: 。
13、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古: 今: 。
14、臨表涕零 古: , 今: 。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線的詞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請予以說明。
1、陳勝王 名詞作 意思為 。
2、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作 意思為 。
3狐鳴呼日 名詞作 意思為 。
4、皆指目陳勝 名詞作 意思為 。
5、忿恚尉 用法,使----- 。
6尉果笞廣 名詞作 ,意思為 。
7、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8、輕寡人與 ?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名詞作 ,意思為
10、此皆良實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五、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一)、《陳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倡,宜多應(yīng)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按蟪d,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故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