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政治練習冊答案

字號:

知識大沖浪
    (一)填上令人滿意的答案
    1.方法論
    2.整個世界人和世界關系
    3.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4.共同本質規(guī)律
    5.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實踐
    (二)你能選出有說服力的一項嗎
    1.C 2.B 3.B 4.A 5.C 6.A
    (三)有哪幾項是符合題意的
    1.ABC 2.ABCD 3.BD 4.D 5.ABCD
    (四)你能簡明、正確地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嗎
    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有區(qū)別的,哲學是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對象,揭示的是世界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和一般的規(guī)律。具體科學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領域,某一局部的問題,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特殊本質和規(guī)律。
    哲學同具體科學知識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哲學是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等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2.人類認識世界是為了利用和改造世界,讓自身能更好地生存,發(fā)展。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就會更加自覺,取得更大的成效。
    哲學觀察
    (一)辨一辨對錯,再說說理由
    1.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同時又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學習哲學能為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但哲學與具體科學有區(qū)別,不能代替具體科學的具體知識和方法;同時,也不是所有哲學都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使人聰明”、“激發(fā)智慧”的思想武器。
    2.題目的觀點是正確的。人們在處理自身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整個世界的一般的看法,這就是世界觀。世界觀幾乎人人都有,但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還是樸素的、缺乏理論體系的。只有理論化、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世界觀才能成為哲學。因此,盡管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
    (二)觀察下面的圖片,結合本課知識,回答問題
    (1)漫畫中的人找不到滿意的點子急得滿頭大汗,眼冒金星。這幅漫畫形象生動地諷刺了那種脫離社會實踐,照搬書本的教條主義思想。
    (2)我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際,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知識,也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點子”。
    (三)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本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星座是天文學上的概念,它僅僅是一個符號,不能說明任何更多的問題。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生活中相信星座運程的指引是唯心主義思想的表現。作為青年學生要積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
    課外活動設計略。
    閱讀與感悟
    要求:仔細閱讀,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一課認識世界尊重實際
    知識大沖浪
    (一)填上令人滿意的答案
    1.本原2.物質世界物質性3.不依賴于反映客觀實在性根本
    4.正確錯誤具體抽象5.能動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6.正確認識實踐活動7.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第一性8.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主觀客觀
    (二)你能選出有說服力的一項嗎
    1.B2.D3. B4.C5. C6. A7. D8. C
    (三)有哪幾項是符合題意的
    1.ACD2. BCD3. ABCD4.ABCD5 .ACD6.BCD7. AC8.BCD
    9. ABC
    (四)你能正確、簡明地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嗎
    1.①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經過勞動發(fā)展而來。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歸根結底是人類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②構成人類社會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環(huán)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而客觀存在的。
    2.(1)各種哲學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
    (2)①哲學要從總體上討論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②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③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即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的,就是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即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④各種哲學,由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3.(1)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三個階段。
    (2)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新成果為依據,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全面地、徹底地貫徹和應用于對自然界的認識和對社會歷史的認識,因而它是徹底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
    4.(1)所謂從實際出發(fā),就是想問題、辦事情,都要遵循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從分析客觀事實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簡單地說,就是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fā),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2)要尊重客觀事實;要重視調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哲學觀察
    (一)辨一辨對錯,再說說理由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①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②追求物質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義,如果不從實際出發(fā),主觀蠻干地追求物質利益,就是唯心主義的表現;強調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義,如果是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重視意識的作用,發(fā)揮意識能動性就不是唯心主義,而是辯證唯物主義。
    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種反映有正確錯誤之分。②在客觀世界中,本來沒有上帝、鬼神,但鬼、神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是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里的一種錯誤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③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是客觀的。無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意識,其內容只能來自客觀世界,離開客觀世界人腦不可能自發(fā)產生上帝和鬼、神意識。④題中觀點錯在否定了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
    (二)觀察下列漫畫,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問題
    1.(1)羊的說法不對,應該是它被木樁拴著而非它看守著木樁,這是它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只不過這種反映是錯誤的。
    (2)漫畫中的羊在哲學上犯了唯心主義錯誤,它把自己的意識(設想)當成了第一性的東西,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因而表現出從單純的主觀愿望出發(fā)的主觀主義。
    2.(1)算命先生能發(fā)財。公司老板的行為表現出他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2)公司老板產生這樣的世界觀的認識根源是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把意識能動作用片面地加以夸大和絕對化,把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夸大為意識對物質的決定作用,把由物質派生出來的意識夸大為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實體。
    (三)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本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1.(1)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而不是物質決定意識。
    (2)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其劃分標準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②從本質上說,唯物主義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是科學的,但唯物主義經歷了不同發(fā)展形態(tài),對其科學性要作具體分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由于對物質的解釋不夠科學,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應大力提倡。③一切唯心主義者在世界本原問題上的回答是錯誤的,因而成為不結果的花,但作為一個基本哲學派別,對人類認識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由此可見,乙組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甲組同學的觀點把問題絕對化了。
    2.(1)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九方皋能夠發(fā)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透過事物生動豐富的外表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把精神的東西變?yōu)楦脑焓澜绲奈镔|力量。九方皋成功相出了千里馬,也是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按照實際情況辦事的結果。
    (2)伯樂之子“相馬”采用的是“按圖索驥”的方法,他把《相馬經》當作教條,從本本出發(fā),脫離實際,生搬硬套,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這是唯心主義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
    (3)①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必須發(fā)揮意識的能動作用;②要按照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要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自覺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③要反對主觀主義:一是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二要反對狹隘的經驗主義。
    課外活動設計
    (略)
    閱讀與感悟
    要求:仔細閱讀,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第二課探索規(guī)律實事求是
    知識結構圖
    (一)填上令人滿意的答案
    1.運動2.變化3.本質必然4.客觀性5.能動地6.認識再認識
    7.精髓思想路線
    (二)你能選出有說服力的一項嗎
    1.A2.D3.A4.D5.B6.B7.C8.C
    (三)有哪幾項是符合題意的
    1.BC2.BCD3.ABC4.ABCD5.BCD6.ABCD
    (四)你能正確、簡明地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嗎
    1.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宇宙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本質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宇宙中也沒有離開物質的“純粹”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
    2.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主觀能動性能否正確發(fā)揮以及發(fā)揮的程度,取決于主觀是否符合客觀規(guī)律以及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程度;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又是以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
    3.要積極參加實踐,科學地認識和掌握規(guī)律;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要學會具體分析,努力做到按規(guī)律辦事。
    哲學觀察
    (一)辨一辨對錯,再說明理由
    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lián)系,揭示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性是科學認識的任務。但并不意味著規(guī)律一定是“高深莫測”,只有科學家才能揭示規(guī)律。事實上,生活中處處有規(guī)律,規(guī)律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來,人們可以從不同的側面揭示規(guī)律。
    2.我贊同乙同學的意見。
    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的,既可以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又可以通過讀書學習等形式獲得間接經驗。而在我為間接經驗的東西,在前人或他人則為直接經驗。因此一切真知終來源于實踐。
    中學生擁有的知識基本上是書本知識,屬于間接經驗,若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就能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對所學書本知識進行驗證,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直接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
    因此,我們要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既要不斷地學習書本知識,又要不斷地通過實踐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知識,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觀察下列圖片,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問題
    1.包含的哲學道理有:實事求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規(guī)律是可以被認識的;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2.“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統(tǒng)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絕對運動中包含著暫時的、相對的靜,相對的靜中包含著永恒的、絕對的動?!翱讨矍髣Α惫适轮械某顺姓J舟、水、劍的客觀存在,卻看不到三者都是運動著的,也就是否認了物質的運動,將相對意義的靜止絕對化,用靜止的觀點去指導實踐,結果雖然“刻舟”而“求劍”不成,犯了形而上學的錯
    誤。
    (三)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本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1.(1)人類探測月球取得的成果,說明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也說明物質及其運動規(guī)律是可以認識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認識的事物和有待認識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認識的事物。(2)人類探測月球的成果表明規(guī)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又是能夠被認識和利用的。還說明,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人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并利用規(guī)律,借助于對規(guī)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從而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
    2.(1)“青藏鐵路建設者經過5年的艱苦奮戰(zhàn),攻克了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建成了青藏鐵路”體現了人們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也體現了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保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堅持不懈的奪取勝利。
    (2)“為了保護青藏高原敏感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者們采取的眾多的環(huán)保措施”體現了規(guī)律是客觀的,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違背客觀規(guī)律必然要受到懲罰。(3)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辯證統(tǒng)一的,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又是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4)“鑄就了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真知源于實踐,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
    課外活動設計
    (略)
    閱讀與感悟
    要求:仔細閱讀,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三課把握聯(lián)系促進發(fā)展
    知識大沖浪
    (一)填上令人滿意的答案
    1.聯(lián)系發(fā)展2.內部諸要素3.普遍客觀多樣4.因果聯(lián)系5.前進上升低級高級簡單復雜6.量變質變7.必要準備必然結果8.前進性曲折性9.科學發(fā)展觀
    (二)你能選出有說服力的一項嗎
    1.A2.B3.B4.C5.D6.A7.A8.C
    (三)有哪幾項是符合題意的
    1.BC2.AB3.AD4.AC5.ABCD6.BCD7.ACD
    (四)你能正確、簡明地寫出下列問題的答案嗎
    1.(1)“文明在我手中”針對的是在公共場所亂扔雜物,“文明在我腳下”針對的是亂穿馬路。
    (2)①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量變與質變是辯證統(tǒng)一的,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的準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因此,上海從看似細小的事情入手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②整體與部分是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上海提出“文明在我腳下”,從每個人做起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形成知榮辱的良好風尚,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2.從生命產生到人的出現,經歷了從化學進化到生物進化的上升過程,后產生了人類。人類的出現是自然界的巨大飛躍,它說明了自然界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觀點來觀察和處理問題,要把事物看出是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不僅要了解它的過去,觀察它的現狀,還要預測它的未來。所以人類的體質還會發(fā)生變化,人類社會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過程。
    哲學觀察
    (一)辨一辨對錯,再說說理由
    1.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事物的發(fā)展首先是從量的變化開始的。量變雖然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2.不對。因為(1)事物的質變是事物的根本性質的變化。質變有朝進步、前進的方向的變化,也有朝落后、倒退的方向的變化。而事物的發(fā)展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前進、向上、進步的變化。所以,發(fā)展肯定是質變,而質變不一定是發(fā)展。認為質變就是發(fā)展,是混淆了兩者的區(qū)別。(2)事物的發(fā)展由內部的規(guī)律來支配,不由外部力量強加給它,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時,新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相統(tǒng)一,不能操之過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加速舊事物的消亡,讓新事物提前誕生,這是違背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唯心主義的做法。
    (二)觀察下列圖表,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問題
    1.事物的發(fā)展首先從量的變化開始的。量變雖然是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2.(1)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循環(huán)經濟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統(tǒng)一體,它體現了聯(lián)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聯(lián)系具有多樣性?!百Y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huán)體現了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循環(huán)經濟的流程還體現了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yōu)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循環(huán)經濟表明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lián)系,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以實現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2)(略)
    (三)閱讀下列材料,結合課本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1.(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中央提出這一總體戰(zhàn)略符合中國國情。(2)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聯(lián)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各個地區(qū)之間、各地區(qū)和全國經濟發(fā)展是相互聯(lián)系的。(3)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lián)系的,它要求人們著眼于優(yōu)目標,同時要搞好局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各個地區(qū)協(xié)調發(fā)展。
    2.(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整體離不開部分,因為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如果去掉了一個一個部分,整體也就不存在了;同時部分也離不開整體,因為部分乃是整體中間的一部分,如果離開了整體,部分也就失去了原來的性質和功能。因此,整體和部分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辦事情既要從整體出發(fā),同時也要十分重視局部的作用。我們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看起來都是個人的事、是平凡的事,但都是整個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社會才能進步、才能發(fā)展。
    (2)略
    課外活動設計
    哲學依據應包括: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對事物發(fā)展的不同作用;觀察和分析問題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重點和關鍵;同時要注意次要矛盾,做到統(tǒng)籌兼顧。
    閱讀與感悟
    要求:仔細閱讀,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