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業(yè)余鋼琴考級制度的內幕

字號:

他非常嚴肅地表示:中國的鋼琴考級制度差得讓他不想提起,讓孩子們只練固定的曲目參加考級,這不是一種好的方式。彈琴應該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綜合全面地平衡發(fā)展,而不是翻來覆去地死記硬背幾首曲子。據(jù)凱沫林介紹,歐洲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考級,而是經常舉辦學校觀摩音樂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以此檢驗學生們這一段時間學了哪些曲目,達到了怎樣的水平。老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演奏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缺點,提出改正意見。據(jù)筆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長們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讓孩子在短期內強化學琴,只彈考級曲目,主要以背奏為主。以為只要完成考級,就等于掌握了一門技能,所以考完級,也就不再學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學的進度,片面追求考級。甚至于用一年的時間準備考級曲目,造成拔苗助長。而且老師們也互相競爭,誰能夠在短的時間內讓孩子考完級,誰的本事就大。。由于考級已不只是純粹的考級活動,它已經和經濟掛了勾,由此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近年來,考級的單位越來越多,如今承辦音樂業(yè)余考級的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地方藝術院校,還有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等等機構,真是眼花繚亂,有些人投身考級,就是看中了考級帶來的巨大利益。隨著考級單位的頻頻增加,便會出現(xiàn)相互排斥,相互競爭。到處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現(xiàn)象,比如,帶多少學生來考級就會有多少相應的回扣,學生越多,回扣的數(shù)額也就越大,越高,畢竟下來考級的單位也是要吃飯的,導致的結果是,越是規(guī)模大資金雄厚的培訓機構越是高,越是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話語權,你不讓我的學生通過,我就參加別的單的考級,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環(huán)家長們也很難判斷,哪一家權威,這直接導致了惡劣的后果。出現(xiàn)了降低考試標準的 “怪現(xiàn)象”,如八級完不成的就給七級證書,甚至是交了報名費,演奏好壞都給合格證書。比較嚴重的是一些小縣、市的琴行,他們往往無法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但打著省里或者國家考級機構的牌子實施,其實就是在誤人子弟,這樣就完全失去了考級的意義。要知道,考級真正的意義應該是通過考級抓素質教育,推動音樂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考級活動不能成為生財之道?!凹议L的心態(tài)無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許多課外藝術教育老師熱衷于向學生推薦考級,追求考級成績,其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加砝碼。道理很簡單,如果某琴行學生考級率高,自然會成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長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薦去哪里就去哪里。業(yè)內人士指出,考級已經市場化,其背后存在著利益鏈條,各考級機構只有爭取生源,才能獲取利潤。據(jù)了解,每位學生考級,需要交費80~200元不等,一年下來,僅本市就是百余萬元的市場。競爭的直接后果是,考級標準越來越寬松,高達95%!“實際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會力量藝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為賣場后面辦學,其師資力量課余藝術老師的來源包括幾種:音樂學院鋼琴系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有好的差的),師范類學音樂教育專業(yè)(在校期間與音樂有關的都接觸,屬于大雜燴那種)畢業(yè)生。勸你一句,找老師一定要找專業(yè)的,可以少走彎路,基本在各機構做兼職(尤其是做全職)的,都是教得很差的,因為真正好的老師往往名聲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學生,不會去兼職。而干全職的更是根本就沒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誤人子弟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