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湖北恩施市民微信圈的一條消息被廣泛關(guān)注:體育街菜市場門口,一男子雨中在車前倒地,賣力表演,意圖訛過路女車主。其標(biāo)志動作是先“敬個禮”,多名車主中招。
參考解析
對于碰瓷者來說,碰瓷本身就是一個表演行為。碰瓷者一邊要保證自己安全,一邊又要裝做被撞傷的樣子。因此,相關(guān)碰瓷的行為,難免非常怪異與夸張。此前,一些碰瓷者“演技浮夸”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但碰瓷前先“敬禮”的,還真是不多見。有人可能認為,這是碰瓷者在做虧心事之前,表達歉意的一種方式。當(dāng)然,不排除這種可能。
一方面,被碰瓷和訛詐者,要較真,不能有怕麻煩的心理,更不能見碰瓷者索要的錢財并不多,就在慌亂之下答應(yīng)了他們。相反,面對碰瓷,每一個被訛詐者,都有必要理直氣壯的給予揭穿。想辦法及時取得并保存證據(jù),請他人作證,同時進行報警。因為唯有人人喊打,碰瓷者才不會變本加厲。
另一方面,對碰瓷者,特別是老人、殘疾人等本身也是弱勢群體的碰瓷者,相關(guān)執(zhí)法部門在處理時,也不能抱有“大事化小”的心態(tài)。不妨也來個“先禮后兵”,比如第一次可以警告罰款、記錄在案了事,但如果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則不妨建立相關(guān)碰瓷“黑名單”,對惡意碰瓷,或者一再犯案者,進行從嚴(yán)從重處罰,構(gòu)成刑事責(zé)任,也要堅決追究。
碰瓷者多數(shù)為了利益而碰瓷,他們不大可能對被訛詐者動惻隱之心。因此,面對先“敬禮”的碰瓷者,我們也不必有同情之意。讓每一個違法者,都能夠受到應(yīng)有的處理和法律制裁,這是維護人們正常利益的需要,也是保證社會秩序正常與健康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