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我國小學教育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

字號:

第一章 職業(yè)理念
    第一節(jié) 教育觀
    命題點:在我國小學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宏觀——國家政策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價值觀念,其初衷在于糾正“應試教育”現(xiàn)象。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首次對“素質教育”“素質”的概念進行了界定:素質教育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四個方面。
    2006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這標志著素質教育已經(jīng)上升到法律層面,成為國家意志。
    (二)微觀——學校具體措施
    (1)學校管理
    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需要學校管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2)課外校外教育活動
    除學校的正式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外,還有各種課外、校外教育活動。
    (3)中小學班主任工作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級素質教育開展的效果,取決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
    (三)中觀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為:
    (1)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轉變(核心目標);
    (2)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lián)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