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xué)語文議論文試題及答案(3)

字號:


    課文翻譯
    秋日的雨水按照季節(jié)來臨,大大小小的許多河流中的水都匯總流入了黃河。(黃河)直通無阻,水流很大,兩岸之間,河中的小洲之上,(隔著河水),辨別不出牛和馬的模樣。于是,河伯欣然自得.認(rèn)為天下之美都匯總到了自己身上。順著流水向東方行進(jìn),到達(dá)北海,面向東看去,蓊不到水的邊際。在這種情況下,河倍轉(zhuǎn)過臉來,抬頭仰視海神若嘆息道:“俗話所說的‘懂得的道理很多了,便認(rèn)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這就是說我呀!再說,我曾聽過(有人)認(rèn)為仲尼的見聞不廣不多.伯夷的道德品質(zhì)不值得看重這種情況。開始我還不相信(有這種事)。現(xiàn)在我親眼目睹了大海您的望不到邊(的氣勢)。我如果不是親自來到您的身邊,那就很危險(xiǎn)了,我將要長久地被見識廣博的人所嘲笑?!?BR>    北海若說:“井底之蛙不可能跟它淡論大海,因?yàn)樗艿骄幼〉攸c(diǎn)的限制;只生長…個夏季的小蟲不可以跟它談?wù)摫?,因?yàn)樗艿綍r(shí)令的限制;孤陋寡聞之人不可以跟它談?wù)摯蟮览?,因?yàn)樗艿浇逃潭鹊南拗?。如今你河伯從黃河兩岸問走出來,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所以我呵以跟你談?wù)摯蟮牡览砹恕L煜碌乃?,沒有比海大的,千萬條河流流歸大海,沒有停止的時(shí)候,而大海永遠(yuǎn)裝不滿;尾間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時(shí)候停止,大海并沒有被排空。它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大海它超過江河的流量,不可用數(shù)字來計(jì)算。但是我并沒有因此而自驕自傲,(原因)在于我認(rèn)為自己的形體得之于天地,氣息來源于陰陽,我在天地之問,好比是小石塊、小樹木存在在高山之上,正感到自己見聞很少,又怎么會自傲自夸?我想,四海在天地這個大空間里,不正好像小小的蟻穴存在于大澤之中嗎?中原地區(qū)在四海之內(nèi),不正像米粒存在于大糧倉之中嗎?世間萬物數(shù)量有萬種,人不過是其中之一。大體上九州之地,糧食所生長的地方,舟船車馬所通達(dá)的地方,人不過是萬物之一種。拿人和萬物相比,不正像一根細(xì)小的毛存在于馬的身體之上嗎?五帝所延續(xù)的(業(yè)績),三五所爭奪的(天下),仁人志士所憂慮的(事情),任勞任怨者所為之勞苦的(目標(biāo)),只不過是這小小的九州。伯夷拒絕武王所封,以成就了他的仁義之名;仲尼談?wù)撌篱g道理。人們以為他學(xué)問淵博。這種情況,也是他們自以為名聲高,學(xué)問大。不也正像你原來因河水上漲而自夸自傲一樣嗎?
    一、選擇題
    1.《秋水》中北海若對“自多”的態(tài)度是(  )
    A.反對
    B.贊成
    C.無所謂
    D.順其自然
    2.莊子《秋水》中代表莊子觀點(diǎn)的人物是(  )
    A.莊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與北海若
    3.本文闡述的觀點(diǎn)是(  )
    A.在無限的宇宙中,個人的認(rèn)識和作用是無限的
    B.在無限的宇宙中,個人的認(rèn)識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C.在無限的宇宙中,個人的認(rèn)識和作用在有限和無限之間
    D.在無限的宇宙中,個人的認(rèn)識和作用是渺小可憐的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莊子》共33篇,“內(nèi)篇”8,相傳為莊周所著,“外篇”14和“雜篇”11,是莊子的門人和后學(xué)所著
    B.《莊子》共33篇,“內(nèi)篇”7,相傳為莊周所著,“外篇”13和“雜篇”12,是莊子的門人和后學(xué)所著
    C.《莊子》共33篇,“內(nèi)篇”7,相傳為莊周所著,“外篇”15和“雜篇”11,是莊子的門人和后學(xué)所著
    D.《莊子》共33篇,“內(nèi)篇”7,相傳為莊周所著,“外篇”16和“雜篇”10,是莊子的門人和后學(xué)所著
    二、填空題
    1.《莊子》亦稱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家學(xué)派重要的著作之一。2.莊子,名____________,后世將他與____________并稱“____________”。
    3.莊子的主張是“____________”。
    4.出自《秋水》的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整體構(gòu)思上虛構(gòu)了一個__________與__________對話的寓言故事。
    三、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秋水時(shí)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浚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們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不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BR>    1.這段話實(shí)寫了哪兩種自然界景物?虛構(gòu)了哪兩個神話人物?
    2.由這段話可以看出莊子文章有什么樣的風(fēng)格特點(diǎn)?
    3.這段話說明莊子文章說理時(shí)常用什么方法?
    4.寫出由這段文字概括出的兩個成語,并解釋其原來的意義。
    參考答案:
    一、
    1.A
    2.C
    3.B
    4.C
    二、
    1.《南華經(jīng)》;道
    2.周;老子;老莊
    3.無為
    4.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5.河伯、北海若
    三、
    1.黃河和北海(今渤海)。河伯和北海若(河神若)。
    2.浪漫主義的風(fēng)格特點(diǎn)。
    3.對比方法。
    4.“望洋興嘆”:河伯仰視著北海若而發(fā)出感嘆;“貽笑大方”: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