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胎教:我國古代對胎教的認識是怎樣的

字號:

古人所說的胎教是胎兒在母體內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體在懷胎期間在精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記載:“太任有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聲,口不出*言,食不進異(辛、辣、苦、澀)味”。是說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孕的時候,不看不正經的顏色,不聽**的聲音,不說狂傲的話語,不吃辛辣生冷等食品。
    周文王在未出生前,母親就給了他如此良好的感化,難怪周文王在出生后就非常聰明,學習時能“舉一反三”。孟子的母親懷孕期間也曾說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币虼?,孟子成為我國儒家的亞圣。
    ?牐犂?代許多醫(yī)藥學家,如孫思邈等,都對胎教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歸納起來有十個方面:
    ①調情志。孕婦宜怕情悅性,靜心寧欲,心胸開闊,遇事樂觀。
    ②慎寒溫。孕婦應避免風寒侵襲、感染疾病。
    ③節(jié)飲食。孕婦宜進營養(yǎng)豐富而易于消化的飲食,切忌辛辣生冷食品。
    ④慎起居、調勞逸。孕婦宜起居有序、勞逸適度。
    ⑤遠房事。孕期節(jié)制性生活,以免傷胎。
    ⑥美環(huán)境,悅子身。《錢氏兒科學》說:“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鄉(xiāng),欲子女之聰明俊者,常資文學藝術?!?BR>    ⑦戒酒漿。古人指出酒能傷胎,宜戒為佳。
    ⑧避毒藥。孕期應減少不必要的服藥。
    ⑨慎針劑。慎針灸穴位避免引起流產與早產。
    ⑩安待產。臨產時應安祥、鎮(zhèn)靜、莫慌恐,以減少難產機會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