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海南寧夏高考滿分作:形式主義可以休矣

字號:

道路越來越寬,人口越來越密,大廈越來越高,可很多時候,當我們的視線里褪卻了都市里的榮光幻影之后,剩下的只有空蕩蕩的殼而已。很多事物就是這樣,徒有其虛無的形式抑或外表,卻不能給人帶來靈魂的震撼和長久的心靈感動。
    形式主義的臉龐讓人作嘔,但遺憾的是,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的東西粉墨登場,然后只能任其肆虐卻無從“出手”制止。
    前一陣子,有人呼吁設立“國家讀書日”。很多人舉手叫好,也有很多人再憂心忡忡,擔心再陷入形式主義漩渦。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每年已有“世界讀書日”,沒必要增加類似節(jié)日。再則,設立了國家閱讀日,不代表就培養(yǎng)了國人的閱讀習慣。設立國家閱讀日,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卻注定是一廂情愿式的建議,即使設立了國家閱讀日,也難以達到全民閱讀的預期目的,倘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雖然沒有像余秋雨先生所說的“是浪費生命”那么嚴重,但不過是徒增了一個節(jié)日,浪費了大家的精力和時間而已。
    近日,某學校打著“發(fā)揚國學精神”的幌子,將學校改成學堂。老師穿長衫講課,學生席地而坐,每天叩拜孔子。
    這可謂典型的形式主義。
    發(fā)揚國學在于吸收國學中的精髓,精神,哲學理論,而不在于我們的穿著與坐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并不代表它就成為人一樣。
    “有些事物,倘若不能賦予其生動的靈魂,就讓它自生自滅吧!”羅素如是說。
    珠海市金灣區(qū)30多名副科級以上干部的夫人,在該區(qū)領導干部助廉座談會上簽下了配偶助廉書,通過對所有家庭成員“約法三章”,確保丈夫干凈干事廉潔從政。名不正且言不順,還樂此不疲地在一個又一個地方上演,組織者真不知道做著無用功么?
    形式主義已經(jīng)成為一種慣性。黃仁宇有一部的書《萬歷十五年》,特別準確地描述了這種慣性的可怕:整個社會在慣性中運行,做著沒有實際意義的只為了給別人看的事業(yè)。
    四川汶川地震后夷為平地,于是舉國捐款,為的是讓四川人民重建家園,這本是我泱泱大國愛心和凝聚力的體現(xiàn),可有些私營企業(yè)竟然采取逼捐的方式,不捐到500就開除,然后再拿著所有員工捐的錢,掛上牌子,用龐大的數(shù)額達到為企業(yè)漲名氣的作用。錢的確是捐了,可他們難道不覺得捐款上沒有愛心的痕跡,連人民幣都會冰涼?難道不覺得自己的愛心只是一種形式,只是一種令人惡心的做秀?
    我們也許在逐漸遺忘什么叫做“內涵”,于是光著身子,走在大街上,仿佛穿著皇帝的新裝,自以為榮耀,其實骯臟。
    形式主義可以休矣……
    [閱卷簡批]
    文章語言犀利深刻,針砭時事,字里行間透露出一個成熟中學生對世事人生的關注和思考,思維很活躍,在對材料的審讀中,作者獨具慧眼,發(fā)現(xiàn)這樣的“放生”是一種可悲的形式主義。接著又多方舉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指出了社會上一些人的劣根性,視角獨特,新穎的構思,表現(xiàn)了作者對“形式主義”的痛恨,指出“形式主義”的可悲,文章的材料豐富,與觀點聯(lián)系很緊,說明作者在閱讀上有很深的功夫,能信手拈來成就一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