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學(xué)考試古代漢語單元練習(xí)題(8)

字號:

第八單元 古代文化常識
    一、填空:
    1.中國古代文體按語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 )、( )、( )。
    2.散文中的史傳體主要有三種體裁:( )體、( )體、( )體。
    3.我國上古時期,氏和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姓是一種( )號.氏是姓的( )。( )以后,姓氏逐漸合而為一,到( )時期,通稱為姓。
    4.古代婚姻要經(jīng)過六道手續(xù),稱為“六禮”,這六禮分別是( )、( )、( )、( )、( )、( )。
    5.十二個月為一年,這是( )歷,太陽一周天為一年,這是( )歷;綜合考慮二者的關(guān)系來定一年,這是( )歷。
    6.省,本來是( )名稱。( )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又在原來的“路”之上分設(shè)行中書省,簡稱( )。明代改為( ),但人民們習(xí)慣上仍稱( )。
    7.秦代的中央官制,皇帝之下設(shè)( )、( )、( ),稱為“三公”。漢代三公指( )、( )、( )。
    8.漢代選拔人才,實行( )制度;魏晉南北朝實行( )制度;開科取仕,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則始于( ),成熟于( ),( ),鼎盛時期則是( )、( )兩代。
    二、名詞解釋:
    1.駢體文
    2.詔令
    3.謚號
    4.避諱
    5.三從四德
    6.妾
    7.二十八宿和四象
    8.三正
    9.分野
    10.干支
    11.關(guān)東
    12.六部
    13.三鼎甲
    14.善本
    15.偽書
    16.巡撫和總督
    三、問答題:
    1.指出下列文章各屬什么文體:《出師表》、《師說》、《論積貯疏》、《鄭伯克段於鄢》、《陋室銘》、《騰王閣序》、《指南錄后敘》、《游褒禪山記》、《六國論》、《陳情表》、《輪臺詔令》、《少年中國說》、《柳子厚墓志銘》、《段太尉逸事狀》、《太史公自敘》、《風(fēng)賦》、《原君》、《進學(xué)解》。
    2.下列古人的“名”和“字”之間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
    (1)張華,字茂先;
    (2)李翱,字習(xí)之;
    (3)宰予,字子我;
    (4)屈平,字原;
    (5)顏回,字子淵;
    (6)晏殊,字同叔;
    (7)姜夔,字堯章;
    (8)吳敬梓,字文木。
    3.試述先秦時期的“貞”和“*”。
    4.干支可以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用得最普通的還是紀年和紀時。試述干支紀年的方法;試述干支紀時同現(xiàn)代24是該怎么對應(yīng)聯(lián)系。
    5.試述薦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優(yōu)缺點。
    6.什么是叢書?什么是類書?試分別舉出兩種影響較大的叢書和類書家加以說明。
    7.漢字是什么體系的文字?為什么漢字歷數(shù)千年而不衰?
    四、標點并翻譯下文。
    沛公使[張良]與韓信略定韓地立橫陽君城為韓王而拜良為韓信都信都者司徒也俗前音不正曰信都或曰申徒或勝屠然其本共一司徒耳后作傳者不知信都何因強妄生意以為此乃代王為信都也苦成城名也在鹽池東北后人書之或為枯齊人聞其音則書之曰庫成敦煌見其字呼之曰車成其在漢陽者不喜枯苦之字則更書之曰古成氏堂溪溪谷名也在汝南西平禹字子啟者啟開之字也前人書堂溪誤作啟后人變之則又作開古漆雕開公冶長前人書雕以易省作周書冶復(fù)誤作蠱后人有又傳作古或復(fù)分為古氏成氏堂氏開氏公氏冶氏漆氏周氏此數(shù)氏者皆本同末異凡姓之離合變分固多此類可以一況離勝載也
    (節(jié)選自東漢王符著《潛夫論·志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