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痹龠^兩天,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五個節(jié)氣——白露。每年9月8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即為“白露”的開始。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jié)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由于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每到夜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鳥類也開始做過冬準備。
古書記載:“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笔钦f這個節(jié)氣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梢姲茁秾嶋H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專家提醒市民,白露臨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涼意甚濃,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因為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對安渡冬季有益,同時秋季是腹瀉多發(fā)季節(jié),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白露顯秋涼 謹防花粉癥
“白露是進入秋天的標志?!迸硐壬忉尩?,立秋過后到白露,間隔一個月。從字面看,似乎立秋節(jié)氣一過,便應是涼爽的秋天了,其實不然。從立秋到處暑再到白露這一段時間,暑熱還遲遲不肯離去,許多時候仍然酷熱難當。民諺有“六月立秋緊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說,立秋日在農歷六月的,天氣會涼得快;立秋日在農歷七月的,熱氣退得慢,會烤得人渾身冒油。只有白露,才是真正進入秋天的標志。
據了解,在24節(jié)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節(jié)變化;小寒、大寒、小暑、處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則與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樣,反映了天氣現象,特別是與降水有關聯。農諺的“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棉怕白露連陰雨”,說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氣晴好對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對番薯,是“白露見濕泥,一天長一皮”,表示露水催著番薯長大呢。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等癥狀,從中醫(yī)上來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專家建議,從白露起要補養(yǎng)腎氣?!翱梢詧猿滞砩吓菽_,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fā)熱,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qū),聯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BR> 另外,白露時節(jié),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游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此節(jié)氣的養(yǎng)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切勿盲目進補 鍛煉莫光腳打赤膊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泵袼讓<遗硐壬忉尩溃自捳f“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天氣仍熱,每天還是要用一盆水洗澡,過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著涼。他提醒道,白露時節(jié),連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結成小水珠,可見地面寒氣還是比較重的,更何況人的腳底心也是比較容易遭到寒氣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運動時不能赤腳或打赤膊,這個季節(jié)還應當穿衣襪防寒。
“立秋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在白露節(jié)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fā)生。”專家表示,白露”時節(jié),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jié)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貼秋膘”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jié)性的易發(fā)病,如秋天好發(fā)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fā)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jié)上更要慎重。
營養(yǎng)學家表示,白露時節(jié)的適宜膳食有蓮子百合粥、銀杏雞丁和香酥山藥等,這些飲食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養(yǎng)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而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中醫(yī)認為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吃海鮮要多加生姜,因為海產品大寒可以導致脾胃受傷,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疾患。
古書記載:“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yǎng)羞?!笔钦f這個節(jié)氣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梢姲茁秾嶋H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征。專家提醒市民,白露臨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涼意甚濃,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因為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對安渡冬季有益,同時秋季是腹瀉多發(fā)季節(jié),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白露顯秋涼 謹防花粉癥
“白露是進入秋天的標志?!迸硐壬忉尩?,立秋過后到白露,間隔一個月。從字面看,似乎立秋節(jié)氣一過,便應是涼爽的秋天了,其實不然。從立秋到處暑再到白露這一段時間,暑熱還遲遲不肯離去,許多時候仍然酷熱難當。民諺有“六月立秋緊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說,立秋日在農歷六月的,天氣會涼得快;立秋日在農歷七月的,熱氣退得慢,會烤得人渾身冒油。只有白露,才是真正進入秋天的標志。
據了解,在24節(jié)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節(jié)變化;小寒、大寒、小暑、處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則與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樣,反映了天氣現象,特別是與降水有關聯。農諺的“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棉怕白露連陰雨”,說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氣晴好對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對番薯,是“白露見濕泥,一天長一皮”,表示露水催著番薯長大呢。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乏力等癥狀,從中醫(yī)上來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專家建議,從白露起要補養(yǎng)腎氣?!翱梢詧猿滞砩吓菽_,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fā)熱,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qū),聯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BR> 另外,白露時節(jié),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游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此節(jié)氣的養(yǎng)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切勿盲目進補 鍛煉莫光腳打赤膊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泵袼讓<遗硐壬忉尩溃自捳f“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天氣仍熱,每天還是要用一盆水洗澡,過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著涼。他提醒道,白露時節(jié),連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結成小水珠,可見地面寒氣還是比較重的,更何況人的腳底心也是比較容易遭到寒氣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運動時不能赤腳或打赤膊,這個季節(jié)還應當穿衣襪防寒。
“立秋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在白露節(jié)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fā)生。”專家表示,白露”時節(jié),很多人認為炎熱的夏季已過去,秋冬季節(jié)已經到來,所以剛到秋天,就開始“貼秋膘”大量進補,卻忽略了季節(jié)性的易發(fā)病,如秋天好發(fā)的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fā)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jié)上更要慎重。
營養(yǎng)學家表示,白露時節(jié)的適宜膳食有蓮子百合粥、銀杏雞丁和香酥山藥等,這些飲食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養(yǎng)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而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人,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中醫(yī)認為海產品多為大寒之品,易傷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溫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吃海鮮要多加生姜,因為海產品大寒可以導致脾胃受傷,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