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細胞的增殖》教案

字號:

高一生物《細胞的增殖》教案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概念和結論要以學生主動探索、觀察和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概念知識作為基礎和工具,引導學生思考、認識,重視方法的探索及概括總結過程,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啟迪、訓練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學會思考,點撥思路,引導方法,培養(yǎng)能力。體現(xiàn)了由感性認識發(fā)展到理性認識,有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規(guī)律,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內(nèi)容分析
    (一)本節(jié)內(nèi)容的地位
    本節(ji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細胞周期、細胞增殖及其意義等?!凹毎鲋场敝饕U述生命實現(xiàn)自我復制的遺傳信息的傳遞,即細胞增殖是通過細胞周期實現(xiàn)的,在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周期中,復制的遺傳信息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使親代細胞與子代細胞保持遺傳的相對穩(wěn)定性。本節(jié)知識是學習減數(shù)分裂、學習DNA復制及其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因此,學好《細胞的增殖》這一節(jié)內(nèi)容,將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
    1.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
    4.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的變化,以及DNA數(shù)量和染色單體數(shù)量的變化。
    (三)教學難點
    1.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shù)目的變化、DNA數(shù)量和染色單體數(shù)量的變化。
    三.學情分析
    細胞的增殖在義務教育教材中就已經(jīng)涉及,學生對細胞通過分裂的方式來增加細胞數(shù)量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對于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等的變化還不能很好的理解。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抽象的知識內(nèi)容盡量形象化。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中,設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方便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目標的設計
    (一)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明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簡述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圖解一個細胞周期的持續(xù)時間和大體分期。
    3.概述間期細胞內(nèi)進行的正常代謝活動,理解間期是細胞分裂期的準備階段。
    4.概述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分期的特征。
    5.簡述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歸納細胞有絲分裂的共同特征。
    6.描述細胞的無絲分裂過程和特征。
    (二)技能性目標
    1.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有絲分裂的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進行動態(tài)想象,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2.運用掛圖,講解有絲分裂各時期的靜止圖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通過比較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不同,啟發(fā)學生自己歸納小結,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性目標
    1.深刻認識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接受唯物主義教育。
    2.樹立全面辯證地分析地分析問題的觀點,培養(yǎng)發(fā)展變化的觀念。
    3.明確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具有共性,同時又有自身特征具有的個性。
    五.教學策略與方法的設計
     教學中應以細胞增殖的方式、過程和意義為主線,以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動態(tài)及遺傳信息傳遞為核心,主要闡明細胞分裂是生命延續(xù)的基礎。教學時,首先要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生物體大多是有許多體積很小的細胞組成,而且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fā)生細胞分裂或者不在繼續(xù)生長?然后組織學生模擬探究物質擴散速率和細胞大小的關系,從中尋找問題答案并認識細胞分裂的意義。
    (一)教學方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知識特點,采用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利用模型和展示掛圖,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比較,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的方法,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突出重點。
    (二)教學課時
    本節(jié)內(nèi)容,需要2個課時來進行學習。第1課時安排“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的實驗和觀察植物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第2課時安排《細胞的增殖》內(nèi)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穿插實驗結果的展示。本設計為第2課時。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
    (一)教具準備
    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Flash動畫。
    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Flash動畫。
    3.蛙的紅細胞無絲分裂的Flash動畫。
    4.用吹塑板做成細胞和染色體的模型。
    5.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掛圖。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流程圖
    《細胞的增殖》教學設計
    (二)教學過程
    程序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
    入
    新
    課
     1.復習提問:細胞為何不能無限長大?
    2.檢查課前布置的問題:壁虎的尾巴斷掉之后為什么還可以重新長出來?
    引入細胞增殖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數(shù)量的增多。
     1.回顧上節(jié)內(nèi)容,細胞體積越大,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的運輸效率越低。
    2.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壁虎尾部有若干層細胞分裂特別活躍,當尾巴斷掉后,這些細胞逐漸分裂而長出新的尾部。
     設置問題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求知欲。
    細
    胞
    增
    殖
    細
    胞
    周
    期
     教師用幻燈片展示三個問題,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掌握的情況來回答問題: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方式有哪三種?
    3.細胞增殖包含哪兩個階段?
    教師用幻燈片展示問題,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112并討論相關問題:
    1.細胞周期的概念?是否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
    2.細胞周期包含哪些階段?他們在時間分配上有什么特點?
    3.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的時間不一樣,通過P112表6-1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細胞間期時間長的原因?
    4.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染色質、DNA、染色單體復制前后的關系。
    多媒體動畫展示分裂間期細胞內(nèi)所發(fā)生的變化,強調(diào)觀看核內(nèi)染色體的變化。
     學生了解細胞增殖對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同時知道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無絲分裂。
    學生在理解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1.細胞周期,即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可以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2.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解釋分裂間期時間長的原因是: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的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
     《細胞的增殖》教學設計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植
    物
    細
    胞
    有
    絲
    分
    裂
     1.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閱讀P112-113,并討論以下問題。
    (1)分裂前期所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系?
    (2)在分裂中期細胞內(nèi)主要發(fā)了什么變化?什么是赤道板?
    (3)到了分裂后期細胞內(nèi)的主要變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細胞板和赤道板一樣嗎)
    2.教師在課前用吹塑板做成細胞和染色體模型,教師邊講解邊在黑板粘貼有絲分裂各時期的剪貼圖。
    3.播放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動畫視頻,提示學生觀察細胞核內(nèi)所發(fā)生的變化,特別是染色體行為的變化。
    4.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有絲分裂掛圖,分析、歸納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特征。
     1.學生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2.同時學生兩人一組在課桌上的細胞模型中用染色體模型操作。
    3.觀察課件中動態(tài)的有絲分裂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并掌握各期特點及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DNA含量的變化。按照各期特點排布染色體模型。
    4.歸納分析出植物細胞分裂期各個時期細胞內(nèi)的變化。同時編制口訣,方便記憶和理解:
    模仁消失兩體現(xiàn)(前期),
    形定數(shù)清赤道齊(中期),
    點裂數(shù)增均兩極(后期),
    模仁重現(xiàn)消兩體(末期)
     1.充分利用課本、模型等直觀教學手段動態(tài)展示有絲分裂的過程,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利用課件的優(yōu)越性,反復播放染色體的主要變化過程,使學生完成有感性到理性的知識過渡,達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目的
    4.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歸納,準確掌握知識要點,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動物細胞有絲分裂
    《細胞的增殖》教學設計 有絲分裂的意義
     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通過閱讀P112-113,分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特點,并對比動植物細胞分裂的異同。
     閱讀課本內(nèi)容,對比歸納出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前期、末期時細胞內(nèi)的變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比較問題的能力。,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細胞分裂對生物體的生活和種族的延續(xù)有何意義?
     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jīng)過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了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性。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無
    絲
    分
    裂
     教師講述無絲分裂。
     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總結出無絲分裂的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結和反饋
    練習
     多媒體展示有絲分裂的練習題。
     學生思考問題,并做出回答。
     通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測,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確定下一步的補償性學習的安排。
    八.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jié)課主要以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來評價教學目標實施的效果,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尤其對學生思維成果的鼓勵性評價,對于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終結性評價
    通過反饋練習,鞏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來評價學生獲得和掌握知識的情況。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模仿到變式循序漸進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獲得知識的成功感。
    (三)配套練習
    1.在一個細胞周期中( )
    A.分裂間期占有的時間長
    B.分裂間期占有的時間短
    C.分裂期占有的時間長
    D.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時間相當
    2.關于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染色體的形態(tài)較穩(wěn)定,數(shù)目較清晰
    B.每條染色體都有兩條染色單體
    C.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條染色體中只有一個DNA分子
    3.細胞核中每條染色體著絲點分裂為兩個,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彼此分開的時期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植物有絲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體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5.動物細胞中心粒倍增的時期是( )
    A.分裂間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6.生物有絲分裂使細胞的親代和子代保持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這是因為( )
    A.子代細胞和親代細胞的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DNA不變
    B.分裂間期染色體和DNA自我復制
    C.分裂后期染色體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
    D.分裂期細胞平均分裂了
    7.動物細胞的無絲分裂中( )
    A.一般是細胞核先延長,中部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核
    B.一般是整個細胞先延長,中部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
    C.有紡錘絲的出現(xiàn)
    D.也有染色體的出現(xiàn)
    8.有絲分裂中“絲”指的是( )
    A.染色質絲
    B.染色體
    C.姐妹染色體
    D.紡錘絲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細胞的增殖》
    一.細胞周期
    1.分裂間期
    2.分裂期
    二.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1.分裂間期: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
    2分裂期:
    (1)膜仁消失現(xiàn)兩體
    (2)形定數(shù)清點在板
    (3)點裂數(shù)增兩極移
    (4)兩消兩閑新壁建
    三.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1.相同點
    2.不同點
    四.有絲分裂的意義
    五.無絲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