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專業(yè)畢業(yè)生論文開題報告

字號:

數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一:初中數學的新課標意義
    研究的理論依據。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在總體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研究的現實背景。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這樣一種事實,就是不同層次的中學生對學習數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更不必談好奇心與求知欲,也無法建立自信心,制約著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提高與發(fā)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 北京2015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 中指出:根據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近對北京部分地區(qū)中小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學業(yè)成績不良,專家指出,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這部分學生會與同齡人在學習上拉開差距。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導致了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出現影響著中學生對數學得學習,因此,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困難調查與分析的研究很有必要。
    研究對象與范圍。
    研究對象界定:本校中學生(農村中學)。
    關鍵概念界定:數學學習困難(對數學學習態(tài)度不良,目的不明確、呈現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傾向,缺乏學習熱情和自覺性、自制性和堅持性差)。
    研究的內容:
    ⑴學生能力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數學基礎情況如何?課前是否預習?預習效果如何?課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聽課效果如何?課后作業(yè)是否獨立完成?作業(yè)質量情況如何?課外習題是否主動完成?
    數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各類報告
    ⑵學生自身認識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受某些不良因素影響,能否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有無對學習數學的情感?
    ⑶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教師是影響學生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教師如何對待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發(fā)展?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方式?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能力?
    ⑷學生家長認識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家長認同的成才標準是什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多高?家長如何認識 讀書無用論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數學成績?
    ⑸社會環(huán)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網絡游戲對學困生的影響。打工熱潮對學困生的影響。
    研究的方法和途徑。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
    觀察法。
    (1)確定觀察的目的。在校期間,學生學習數學的舉動。
    (2)確定觀察對象。部分中學生。
    (3)制定觀察計劃。課前、課上、及課后對學習數學的表現。 數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一、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中的誤區(qū)
    從上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普及而出現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但是,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據本人了解,不少教師在認識與實踐上存在較大的誤區(qū),集中表現為:
    1.是重公開課表演,輕平時課運用
    在不少學校,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要上公開課時,教師就費盡心思,精心制作,將幻燈片、錄像、錄音、電腦制作軟件等都搬上教學舞臺,公開課成了表演課,上課教師也為“伊(公開課)消得人憔悴”.可平常呢?還是“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
    2.是重網上下載,輕自己制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下載變得越來越方便,因此許多教師就地取材,直接從網上下載.如此生搬硬套嚴重違反了因材施教原則,因為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師決不可“千人一面,萬人一書”,按同一標準來要求全體學生.
    3.是重工具先進,輕教法創(chuàng)新
    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者可參與的環(huán)境,使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能、培養(yǎng)素質統一起來.但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學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了.很多教師盡管運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的卻是傳統的教學.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舊,師生互動實際上是一句空話.
    4.是重機器作用,輕教師影響
    多媒體課件集圖像、文字、動畫等多種信息于一體,能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很多教師便在這方面大做文章,用電腦演示代替教師的表演,用“人機對話”代替“人際對話”.其實,教學是十分復雜、細膩的過程,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句稱贊的話等都對教學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用多媒體完全代替教師的影響,實為本末倒置的做法.
    5.是重情景創(chuàng)設,輕重點把握
    不少數學教師傾向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卻往往忽略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盡管情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強化主體意識,調到學生的主動性,但是任何形式都只能為內容服務,如果因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學重點,就會喧賓奪主,教學就不能達到應有的目標.因此,情景必須為重點而設,展現的內容必須有助于學生突破難點.
    6.是重信息技術,輕傳統技術
    如教師在課堂上動動鼠標,敲敲鍵盤代替了手勢,電腦的播放代替了教師的演講,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45分鐘面對著屏幕,甚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高速“機灌”,使電腦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忽視傳統技術的運用.特別是在斷電或其他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我們的老師就會急得滿頭大汗,無計可施.一堂課的好壞主要看有沒有以先進的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教學效果怎么樣,而不是使用了何種媒體或技術.
    二、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佳結合
    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必須走出上面的誤區(qū).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與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數學課程的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尋找出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佳結合點,教師、學生和現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才能和諧互動,教師才能愿用、樂用、多用、用好,充分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目前應該把以下三方面作為重點:
    1.信息技術與教學難點相結合
    數學科學的特點之一是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tài)過程問題、復雜計算問題等,傳統教學手段由于以靜態(tài)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借助情景來分析了。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長期成為教學中的難點.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恰恰在這一方面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它能使這些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幾何畫板是數學老師喜歡使用的教學軟件,它操作簡單、功能豐富、動感十足,能夠滿足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形象直觀的要求.教學實踐中通過信息技術課的輔助教學,在學生初步掌握幾何畫板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數學實驗研究,通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能夠有效地突破數學教學中平面幾何的難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做”,完成意義建構,探究橢圓構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圓錐曲線(雙曲線、拋物線)的聯系。
    2.信息技術與仿真實驗相結合
    現在數學教學也十分重視數學實驗的教學功能.作為實驗必須有自變量和應變量,通過實驗探究應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性的東西即事物的本質.但是中學數學實驗由于受到實際器材的限制,有些實驗往往只能是紙上做實驗,很難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展開.利用計算機虛擬現實的功能,能夠彌補實驗條件不足的限制.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的賦值和計算功能,可以開展數學實驗,通過實驗得出規(guī)律。
    3.信息技術與創(chuàng)新研究相結合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學的重要任務,現代信息技術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有獨到之處.在中學生中開展數學建模的研究,通過借助網絡工具,揭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通過跨學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在設計方案、市場調查、查閱資料、加工信息等過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關于公司建立地點的選擇問題、探討紅綠燈時間差問題,郵遞員投遞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