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成語解釋:驢唇不對馬嘴

字號:

驢唇不對馬嘴,亦作“ 驢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事物兩下不相合。出自《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一段話,說了個亂糟糟,驢唇不對馬嘴。” 孫犁 《秀露集·畫的夢》:“其實,那不是毛驢,而是駱駝,真是驢唇不對馬嘴?!?BR>    《西游補》第五回:“倘或一時問及,‘驢頭不對馬嘴’,就要弄出本色來了?!?BR>    驢唇不對馬嘴
    【拼 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
    【解 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用 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狀語;指前后矛盾;含貶義 。
    【示 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急了一身的臭汗?!?BR>    【近義詞】 答非所問、前言不搭后語、風馬牛不相及、 牛頭不對馬嘴
    【反義詞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