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地球的圈層結構

字號:

本章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首先介紹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然后介紹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與地球的關系,從第三節(jié)開始,將眼光移向地球,介紹了地球的運動,本節(jié)主要講述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是一個具有圈層結構的天體,這是地球通過長期演化形成的,也是地球最顯著的結構特征。要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就必須了解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往的教材一般是將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分開,而且是在不同單元中講述。本教材考慮到圈層結構是地球最顯著的結構特征,如果將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分開講述,不利于學生形成地球圈層結構的整體觀念,因此將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放在一節(jié)中講述。
    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內部圈層,二是外部圈層。內部圈層部分首先介紹了對地球內部探測的主要手段——地震波,根據(jù)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差異和變化,將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在這三個圈層中,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地殼。外部圈層部分主要介紹了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在這幾個外部圈層中,重點介紹了大氣圈。而且在大氣圈中還介紹了大氣的垂直分層,這是因為大氣的垂直分層是地球大氣最主要的特征,大氣的分層結構與大氣的熱量、運動以及許多大氣現(xiàn)象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學習后面內容的基礎。在本教材中,將中間層、熱層和外層合并,統(tǒng)稱為高層大氣。這樣處理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為了更加突出與人類關系相對密切的對流層和平流層,二是因為影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的電離層跨中間層和熱層兩層,很難將它劃在其中的任意一個圈層,所以只有放在高層大氣中講述才顯得較為合理。在大氣的垂直分層中,尤以對流層最為重要,因為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而且對流層的天氣變化,也是眾多天氣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地。
    知識點總結
    考點1、地球的內部圈層
    1.地震波: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和橫波(S)之分。
    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變化而變化??v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v波的傳播速度較快,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
    2.不連續(xù)面:地球內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fā)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不連續(xù)面。它們是劃分地球內部圈層的分界面。
    地球內部存在著兩個不連續(xù)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陸部分地下33千米處;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處。在莫霍界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有明顯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橫波完全消失。
    3.圈層劃分:
    圈層名稱  不連續(xù)面  深度(Km)  特征
    地殼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1000
    2900
    5000
    6370 ?、儆蓭r石構成的固體外殼
    ②大陸地殼厚、海洋地殼薄
    地?! ∩系蒯! 、俟虘B(tài)
    ②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發(fā)源地)
    下地?! 、倏赡転楣虘B(tài)
    ②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
    地核  外核  接近液態(tài)、橫波不能通過
    內核  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