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技法入門:油畫一次完成畫法技法介紹

字號:

在較早的畫派中,一些畫家運用油畫一次完成畫法的精湛技藝,其成就可以說達到了頂峰。這是長期準備的結(jié)果,只有掌握了技術(shù)法則的全面知識才能做到。作為油畫技法全過程的卓越簡化,大師在需要時,會采用這種畫法。油畫一次完成畫法從一開始就得考慮作品的最終效果,并力求用最短的時間和最直接的方法,獲得這一效果。因此,使用一次完成畫法時,必須同時注意色彩和造型的素描,這兩者很可能因偏重一方而使另一方減弱,兩者很難兼顧,畫家應(yīng)根據(jù)個人所長決定偏重色彩還是形體。
    寫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寫生采用的一次完成畫法頗獲聲譽。一次完成畫法的優(yōu)越性是表現(xiàn)的直接性和新鮮感,其他許多東西都要為此而犧牲,也必須犧牲。一次完成畫法要求稍微帶有吸油性的底子。
    許多畫家開始作畫時,并不畫初步素描,而是自由地進行,把色調(diào)彼此相對放置,大致地鋪開,以便獲得一定的畫面效果,再對整幅畫的色彩濃淡變化進行平衡。作畫時,除了直接的總體效果外,什么都不考慮,所有的細部都要略去,只有當總體效果已經(jīng)得到時,才可把一些細部非常節(jié)制地加上。這些細部絕不能改善總體印象,不過是次要的修飾,僅在適當?shù)牡胤娇赡苁呛苡行Ч?,但如果它們干擾了大的色彩關(guān)系,就會完全破壞畫面效果。當自己對一次完成畫法的技法有絕對把握時,便可以在很淺的底子上粗略地畫出草圖,然后注意明暗關(guān)系,迅速地把畫完成。
    技巧單純總是的。那些亂涂、亂刮、用紙吸去顏色等作法,其實都沒什么好處。使用新鮮、純凈和稍有混合的色調(diào),是重要的,因為這類色調(diào)易于復(fù)制。開始作畫時,暗部可以暖些、淺些,亮部應(yīng)稍微冷些、柔和些。
    最亮的高光和最深的暗部,應(yīng)盡可能留到最后再大膽而自信地畫上。不可過早地畫出點睛之筆,而應(yīng)在明暗兩方面自由果斷地進行,讓畫的總體特性留到最后來確定,這樣就保持了畫面的新鮮感。與此相反的方法是一開始就畫上最深的暗部和最亮的高光,然后加入中間色調(diào)。每個畫家在作畫之前,必須自己決定在各種情況下如何進行工作。明智的方法是一開始不要涂太濃的顏色,要等到自己的意圖明確時,最后再醒目地強調(diào)那些決定畫的效果的部分。果斷地涂上顏色,效果總是好的。在一次完成畫法中,只要開始顏色不是涂得太多,也可以有效地用白色顏料在底色層上塑造形體,但這總歸是個人的事,由各自的愛好來決定。
    畫中要畫的部分可先用調(diào)色液擦一遍,但調(diào)色液應(yīng)盡量少用,尤其是脂油,多余的調(diào)色液都應(yīng)當擦掉,否則即便是一次完成畫法繪制的畫也會變黃。是使用剛從顏料管中擠出的、未加調(diào)色液的顏料,將一些顏色平涂地和間隔地相互并置?,F(xiàn)代的管裝顏料多數(shù)含有很多結(jié)合劑,干燥時容易皺縮。
    小幅畫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可趁濕一次畫成。大幅畫,為了使畫保持潮濕,必須利用適當?shù)恼{(diào)色液。已經(jīng)證明,在調(diào)色液中,丁香油和罌粟油起著最重要的作用,例如兩份罌粟油與一份丁香油而不用松節(jié)油。用定畫液噴霧器將含有顏色的丁香油噴在畫面上,是一種應(yīng)急措施,對于連續(xù)多次進行作畫的肖像畫也許非常有利,但這對畫來說并不總是沒有危險的。如果打算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里趁濕作畫,使用混合白色顏料或者鋅白。要避免使用迅速干燥的顏料,例如鈷類顏料、棕土、克勒姆尼茲白、鉛丹。
    所有顏料開始時都必須與白色顏料混合,以便使它們具有覆蓋力。用它們涂在下面各層時絕不可太薄,否則上面涂層會滲入其中,最終導致顏色明顯地變黑。如果顏料涂層太厚,可拿一張薄棉紙,用手掌把它壓在畫上,然后揭下來,并可重復(fù)這樣做,也可以用調(diào)色刀將多余的顏料刮掉。有些畫家作畫是逐片進行的,一次完成一個區(qū)域。像萊勃爾就是這樣。他開始沒有任何專門的素描,常常用一種淺的粗略的底色層,在他喜歡的地方,如眼角,顏色一筆接一筆地畫上去。不成功的部分用刮刀刮掉。他想出了各種減慢油的干燥速度的方法如:冷卻、排除空氣、放在暗處等。這種開始不用素描的繪畫方法,其危險在于很容易估錯比例關(guān)系,尤其是在特別靠近模特兒作畫時,由此而產(chǎn)生的失誤甚至像萊勃爾這樣的大師也難以避免。
    各種技巧,只要目的在于立刻最充分地展現(xiàn)最終色彩和形體關(guān)系,均可稱為一次完成畫法。因此,它也可能是用許多顏料涂層一層蓋一層畫成的,即使在已干燥的底色上,只要最后一層將其之前所畫的所有涂層都蓋上,均為一次完成畫法。
    使用像黑色之類的深色不透明顏料,濃重地給暗部或中間色部分涂底色,然后再在上面涂顏色的畫法是有害的,尤其是在亮色區(qū)域。這樣的畫,盡管使用一次完成畫法,以后也會變得很黑,因為不透明顏料攙入濕的黑色之中,黑色便會滲到表面。
    油畫顏料應(yīng)涂得很濃而不應(yīng)太薄,前面已經(jīng)說過,因為管裝顏料會稍微皺縮。而現(xiàn)在人們又都想看到畫家的手法,即筆觸。最明亮的部分一定要新鮮而自然地畫上去,如果不得不改動,就會產(chǎn)生污點。因此它們只應(yīng)在最后一次畫上,最深的重點也是這樣。據(jù)傳魯本斯或凡·艾克說過:“要盡可能用一次完成畫法作畫;因為最后會有許多事情要做!”但是就這些古代大師來說,有一情況不可忽略,即在這種一次完成畫法完成的畫下面,有其助手所畫的良好有用的灰色底色層。
    其他畫家作畫程序如下:開始先畫出新鮮的一次完成的色層,然后用刮刀將它刮下,只剩下很薄的一層;待這一層干燥后,再重復(fù)這一過程,以便在白色底子上保持薄層顏料的明亮和透明。豪德勒在戶外畫風景的方法是這種技法的突出例子。他使用的顏料從來不超過八種——深茜紅、淺群青藍、氧化鉻綠、鎘檸檬黃、淺赭石、深赫石、朱紅和白色顏料。豪德勒先用筆畫素描,深色區(qū)域主要用藍色,淺色區(qū)域用茜紅;他這樣進行了詳細的描繪,然后用少量石油使顏料稀釋;用不透明畫法寫實地涂在這個底色層上,再立即用調(diào)色刀刮下,留下很薄一層。這樣顏色就獲得一種非常朦朧的特性。在這一層上,他再用筆涂上顏色,然后再用調(diào)色刀刮。這就是他第一次作畫的情況。而第二次和第三次作畫,他只不過是檢查畫的錯誤和稍加潤色而已。
    雷諾阿【據(jù)畫家勃魯耐(H.Brune)所講】先用鉛筆畫出素描,然后用像霧一樣很薄的明亮色彩,他從來不表現(xiàn)任何明確的東西,而只是通過一層層連續(xù)覆蓋的薄涂層,逐步展現(xiàn)畫的琺瑯般的效果。畫膚色時,先在主要部位涂上一些中性的灰色,灰色中稍用一點紅色,然后,從周圍景物中尋找色彩來增加膚色效果,而不必去修飾它。雷諾阿用的調(diào)色液是亞麻籽油和松節(jié)油。舉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有造詣的畫家是多么善于將古代大師的技法原理應(yīng)用于現(xiàn)代繪畫的。
    在木板上涂上厚的白石膏底子,特別適合于樹脂油顏料的一次完成畫法。用這種底子能夠獲得油畫本來所沒有的亮度。用溫暖的和很淺的稀薄赭石色可描繪初步草圖和淡淡的形體。用這種色調(diào)可獲得極好的素描。
    在這素描上著色是用半覆蓋的淺色調(diào),例如攙有赭石的白色和攙有紅色的白色等。這些顏色在赭石色調(diào)中可產(chǎn)生美麗的冷色效果。開始時必須避免最濃的顏色。也不可讓背景色調(diào)太接近膚色,因此它們之間的對比不會過強,從而可以沒有顧慮地在形體的略圖上隨意地描繪。
    所有深色部分和鮮明的重點例如高光和強烈的色彩,都要等到整體效果已經(jīng)完善時才能加上。暗部一定要薄而透明,否則亮度就會降低。相反,亮部可以涂得不透明。這種畫是用冷暖色層交替覆蓋,但是仍用一次完成畫法趁濕作畫。當所要求的色彩濃度和深度已經(jīng)達到時,這幅畫可能也就完成了。如果作品不能一次畫成,即使任何色彩變化都是根據(jù)顏色的特性配置的,也要把畫放上幾周讓它干透,才能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