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統藥
分類作用特點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抗凝血藥凝血酶間接抑制藥 肝素1、 體內、體外抗凝
2、 注射用抗凝血藥物
3、 抗凝作用出現迅速
4、 高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Ⅸa、Ⅹa活性,低分子量肝素作用于因子Ⅹa1、增強抗凝血酶III活性
2、激活肝素輔助因子II
3、促進纖榮系統激活
4、降血脂1、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適用于快速抗凝治療
2、 治療早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3、 用于體外抗凝n 出血:嚴重出血需緩慢靜脈注射硫酸魚精蛋白解救
n 血小板減少癥
n 過敏反應
n 皮下注射可致局部壞死
n 長期應用可引起脫發(fā)、骨質疏松等
維生素K拮抗藥 香豆素類1. 體外無抗凝作用
2. 口服抗凝血藥
3. 藥物顯效慢,作用維持時間長
4. 給予大劑量維生素K可逆轉香豆素類藥物的作用體內抗凝;競爭性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II、VII、IX、X前體的功能活性n 臨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n 髖關節(jié)手術患者:可降低血栓形成發(fā)病率
n 對需快速抗凝者應先用肝素,再應用香豆素類進行長期抗凝n 出血:中度或嚴重出血應給予維生素K
n 皮膚和軟組織壞死
n 華法林可能引起肝臟損害,并有致畸作用
促凝血藥維生素K1、 VitK1、K2天然存在,脂溶性,吸收需要膽汁
2、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直接吸收
3、 對先天性或嚴重性肝病所致低凝血酶血癥無效參與凝血因子II、VII、IX、X前體的功能活化,促進凝血治療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用于
口服抗凝血藥過量
廣譜抗生素
梗阻性黃疽、膽瘺
慢性腹瀉
廣泛腸段切除后
新生兒n 維生素K1靜脈注射速度過快→顏面潮紅、呼吸困難、胸悶、血壓劇降等→應避免靜脈注射或緩慢輸注;
n 較大劑量維生素K3 可引發(fā)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和高膽紅素血癥及黃疸等
分類作用特點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抗凝血藥凝血酶間接抑制藥 肝素1、 體內、體外抗凝
2、 注射用抗凝血藥物
3、 抗凝作用出現迅速
4、 高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Ⅸa、Ⅹa活性,低分子量肝素作用于因子Ⅹa1、增強抗凝血酶III活性
2、激活肝素輔助因子II
3、促進纖榮系統激活
4、降血脂1、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適用于快速抗凝治療
2、 治療早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3、 用于體外抗凝n 出血:嚴重出血需緩慢靜脈注射硫酸魚精蛋白解救
n 血小板減少癥
n 過敏反應
n 皮下注射可致局部壞死
n 長期應用可引起脫發(fā)、骨質疏松等
維生素K拮抗藥 香豆素類1. 體外無抗凝作用
2. 口服抗凝血藥
3. 藥物顯效慢,作用維持時間長
4. 給予大劑量維生素K可逆轉香豆素類藥物的作用體內抗凝;競爭性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II、VII、IX、X前體的功能活性n 臨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n 髖關節(jié)手術患者:可降低血栓形成發(fā)病率
n 對需快速抗凝者應先用肝素,再應用香豆素類進行長期抗凝n 出血:中度或嚴重出血應給予維生素K
n 皮膚和軟組織壞死
n 華法林可能引起肝臟損害,并有致畸作用
促凝血藥維生素K1、 VitK1、K2天然存在,脂溶性,吸收需要膽汁
2、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直接吸收
3、 對先天性或嚴重性肝病所致低凝血酶血癥無效參與凝血因子II、VII、IX、X前體的功能活化,促進凝血治療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用于
口服抗凝血藥過量
廣譜抗生素
梗阻性黃疽、膽瘺
慢性腹瀉
廣泛腸段切除后
新生兒n 維生素K1靜脈注射速度過快→顏面潮紅、呼吸困難、胸悶、血壓劇降等→應避免靜脈注射或緩慢輸注;
n 較大劑量維生素K3 可引發(fā)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和高膽紅素血癥及黃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