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ation 1
學生和教授商量兩件事。一是宿舍樓下要建停車場,學生表示求種樹和綠化,教授同意。二是冬天太冷要取暖器,教授表示沒錢。
-TPO部分對應參考 (校園場景類TP8-C1/T23-C1)
Lecture 1
教授說在颶風到達陸地之前測量颶風的強度對于挽救生命和避免重大的損失很重要,但是這項工作并不容易,因為颶風強度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那時候的風速可能一直在變化,那么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測量颶風的強度呢。學生說我們讓飛機飛進颶風中去測量。教授說這事可行的,飛機到達颶風的風眼確實可以測量出颶風的強度,但是這么做需要冒很大的風險而且每次實行的成本也很高。學生說風險是肯定的,但是為哈成本高?教授說測量颶風的飛機必須非常結實而且必須非常精密的儀器才可以,這就導致了飛機的造價非常昂貴,而每一次測量都需要出動10架這樣的檢測機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雖然我們可以利用得到的數據去避免其他的損失,但是這依舊是一項非常昂貴的話費,而且我們也不能以來颶風就這么干,現在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種性價比更高的方法去測量,這種方法幾乎沒有風險而且對設備的要求也沒那么高。研究人員利用水下麥克風在水中接收由颶風造成的聲波,同樣可以很精確的測量颶風的強度。學生說風在地面吹,在水下怎么能聽得到風的聲音呢?教授說颶風的影響不只是在地面呀,事實上颶風的能量所造成的波動是巨大的,強烈的風速會讓水不斷涌動,這種力量會在水下產生一種獨特的聲波,而這種聲波正可以用來測量颶風的強度。就算地面上颶風的強度再大,水下測量工作也可以順利進行,而這種話費相比檢測機簡直微乎其微。學生覺得很贊但是也很好奇他們是怎么想到這種測量方法的。教授說我之前講過的呀,將復雜的氣象問題放入科學規(guī)律之中,好幾年前兩個科學家的一次對話中這個方法就出現了。當時人們都知道風速會在水中產生聲波,但是沒有人講這個規(guī)律和測量颶風強度結合起來,知道這兩位專家一拍即合,決定為這個理論尋找支撐理論,直到1991年,再大西洋附近的惡一場颶風為他提供了實驗的機會,當時再水中測量到的颶風所引起的水下地震所帶來的聲波得出的強度誤差盡再5%以下,這和檢測機的結果一樣。
Lecture2這一篇聽力講的是文學。教授主要講的是一種罕見的文學寫作形式的發(fā)展,并且列舉了兩位作家作為例子來進行闡述。在解釋例子的同時,教授也提到了這兩位作家的不同的寫作風格。后來,教授說這樣的寫作風格逐漸演化,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但是盡管進行了演變,寫作手法本身仍然與原來的文學寫作形式類似,沒有太多的變化。
Conversation2這一篇聽力在學生與教授之間展開。學生不是非常想寫自傳,但是又對教授布置的寫作任務不是很明白,因此希望獲得教授的解釋。但是教授解釋說自傳是這次寫做任務的要求,必須完成。但是可以給學生一些啟發(fā)。于是乎教授給了學生一個例子,并進行了解釋。最后學生說她明白了。
點擊免費試聽>>> | 點擊免費試聽>>> |
點擊免費試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