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熱愛祖國的故事800字

字號:

篇一:劉羅鍋智告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洼洼,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yù)算,限兩月之內(nèi)竣工。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fā)財?shù)牧紮C。
    三天后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于所需石料要從數(shù)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xì)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乾隆皇帝二話沒說,立即照準(zhǔn)。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shù)百匠人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厝找垢闪似饋?。結(jié)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dāng)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升官一等?!?BR>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xì)被劉墉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dāng)眾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jìn)太和殿后,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后悄悄跟了進(jìn)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后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xì)一看,卻是協(xié)辦大學(xué)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jǐn)慎。今天怎么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么一回事?
    這一細(xì)節(jié)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fā)現(xiàn)了。因當(dāng)時明文規(guī)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zāi)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坤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fā)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zé)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么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眲④@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jìn)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fā)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么?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鼻』实垡宦?,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細(xì)細(xì)奏來?!?BR>    劉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并已去現(xiàn)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BR>    乾隆皇帝暗吃一驚,便問和坤:“你還不實說?”
    和坤見東窗事發(fā),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zhuǎn)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
    乾隆皇帝頓時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膽,那么你總共花了多少銀子?”
    “一萬兩?!?BR>    “那其余的九萬兩呢?”
    “這——”和坤光是拚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劉墉奏道:“皇上,這還用問,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這么一項小工程,和大人竟能變出大戲法。望皇上明斷?!敝钡竭@時,群臣才知道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氣滿胸,可和坤與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離不開他,只得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大膽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將貪污和賞賜給你的銀兩退回國庫,并免去你的官職一級。而這段御道須按你原來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銀兩則罰你出。下不為例,否則嚴(yán)懲不貸?!?BR>    和坤只得自認(rèn)倒霉,表示認(rèn)罰,并連連謝罪。紀(jì)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BR>    乾隆皇帝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BR>    劉墉忙道:“謝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為臣豈會再將朝服反穿!”
    篇二:屈原愛國故事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yuǎn)屈原,而且也不采納他的諫言,最后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后數(shù)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雄黃酒:據(jù)說屈原投江后,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zhǔn)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里面丟,說是讓愛國活動
    魚甲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說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jìn)江里,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據(jù)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jì)念屈原。有些地區(qū),則在端午節(jié)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不過,關(guān)于這項艾習(xí)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lǐng)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jìn)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jì)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jì)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jìn)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diào)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里抱的,是大伯家的活口。手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jìn)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lǐng)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為了紀(jì)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xí)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篇三:傳說中的雙槍女英雄
    她努力鎮(zhèn)靜自己,思考怎樣更好地對付敵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敵人還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還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敵人爬滿了梯子再動手,不是可以一次消滅更多的敵人嗎?她決定再等一等。站在旁邊的賀敏學(xué)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點了點頭,表示贊成她的做法。這更增加了賀子珍的信心。她緊握著槍,在城墻后面嚴(yán)密地監(jiān)視敵人。
    敵人亂喊著,繼續(xù)往上爬。眼看著他們罪惡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樓頂了,賀子珍猛地喊了一聲:“打!”赤衛(wèi)隊員們馬上跳起來,有的使勁往外掀云梯,有的舉起梭鏢直刺剛冒出城墻垛的敵人的腦袋。有幾架云梯比較短,離城墻還有一段距離,隊員們就搬起石頭往下砸,只聽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聲。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敵人被拋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許多人當(dāng)場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傷。敵人第一次攻城失敗了。
    敵人接著又組織了第二次進(jìn)攻。他們把云梯重新駕起來,一面向城上打槍掩護(hù),一面向上爬。賀子珍看到離她最近的一架云梯下,站著一個指揮官模樣的敵人,手里拿著槍,正逼著敵軍往梯上爬。她舉起槍。對著這家伙的腦袋開了一槍,敵軍官應(yīng)聲倒下了。敵軍看到他們的一個頭目被打死,一陣慌亂,有人連忙從梯子上退了下來。
    正在這時,另一個敵軍的小頭目跑過來,重新逼迫敵兵往上爬。賀子珍憤怒地舉槍瞄準(zhǔn),一扣扳機,這個敵人又倒下了。
    當(dāng)赤衛(wèi)隊員第二次把云梯掀倒時,南鄉(xiāng)的農(nóng)民自衛(wèi)軍點起了土炮,朝敵人密集的地方放。兒童團員也點響了空鐵桶里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更增添了土炮的聲威。一時間,敵人弄不清赤衛(wèi)隊使的是什么武器,陣腳一下子亂了。他們攻城不下,忽然又聽到營地方向傳來激烈的槍聲,猜出是老窩遭到襲擊,于是無心再戰(zhàn),趕忙下令分東西兩路撤退。
    賀子珍一看敵人要溜,立即命令赤衛(wèi)隊員打開城門,沖出城去,踏著敵人丟得滿地的死尸,追擊敵人。隊員們的梭鏢全派上了用場,向逃跑的敵人背后猛扎過去。有的隊員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zhàn),給了敵人很大的殺傷。
    潰逃的敵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埋伏的自衛(wèi)隊,被打得潰不成軍,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這次戰(zhàn)斗,共消滅100多名敵人,繳獲了一百多枝槍。
    戰(zhàn)斗結(jié)束后,賀子珍兩槍撂倒兩個敵人的事跡傳開了,而且越傳越神,有人說她是“神槍手”、“百發(fā)百中”,還有人說她是“雙槍女將”。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永新還流傳著不少有關(guān)她的種種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