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的孔子經(jīng)典名言摘抄語錄

字號(hào):

1. 禮之用,和為貴。
    2.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7.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1.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2.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13. 吾日三省吾身。
    14.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5. 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6.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17.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8. 聽其言而觀其行。
    19.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20. 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21.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2.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4.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5.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6.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shí)之。
    27.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8.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9. 不學(xué)禮,無以立。
    30.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31. 過,則匆憚改。
    32.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33.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4.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5.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BR>    36.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dòng)、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38. 不遷怒,不二過。
    39. 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40. 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BR>    41.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4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5.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6.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48.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49.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