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測試題(人教版)

字號:

一、選擇題
    1、貨幣的本質是( )
    A 一般等價物 B 商品 C 金銀 D 人類勞動
    2、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時,貨幣必須是( )
    A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 B 想象的貨幣 C 現(xiàn)實的貨幣 D 一種價值符號
    3、在商店里一支鋼筆標價為6元,這里,貨幣執(zhí)行的是( )的職能。
    A 價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儲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4、價值尺度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之一,在執(zhí)行價值尺度職能時,貨幣是( )
    A價值不變的特殊商品 B 想象的貨幣 C 現(xiàn)實的貨幣 D 一種價值符號
    5、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 )
    ①待售商品的數(shù)量 ②商品的價格水平 ③貨幣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貨幣持有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信用卡和貨幣( )
    A 都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 B 都能在任何一個交易場所使用
    C 都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D 都能用于國際貿易
    7、曾有廣告語稱“一卡在手,走遍天下”。但是,到目前為止,消費者仍離不開現(xiàn)金,這表明( )
    A 信用卡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宣傳、推廣 B 在目前,信用卡與現(xiàn)金各有所長
    C 商品交換永遠離不開現(xiàn)金 D 消費者的觀念落后
    8、“商品——商品”和“商品——貨幣——商品”兩個公式的區(qū)別是( )
    ①前者是商品交換,后者是商品流通 ②前者買賣行為在時空上不分,后者買賣行為在時空上分離 ③前者無等價物,后者有等價物 ④前者適用于當代,后者出現(xiàn)的更早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9、下列關于匯率變化對外幣和本幣影響的看法正確的有( )
    ①外匯匯率升高,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②外匯匯率跌落,外幣貶值,本幣升值
    ③外匯匯率升高,外幣貶值,本幣升值 ④外匯匯率跌落,外幣升值,本幣貶值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0、一段時期,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如果人民幣升值,則可能
    ①導致我國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②提高我國產品競爭力 ③造成我國失業(yè)人數(shù)增加,國內矛盾加劇 ④國家外匯儲備折成本國貨幣計算,相應減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是一種客觀經濟現(xiàn)象,同們的共同點是( )
    ①都形成買方市場 ②都是供求不平衡的表現(xiàn)
    ③解決問題的對策都是擴大內需 ④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2、在我國外匯市場上,下列情況屬于我國外匯匯率升高的是( )
    ①100美元兌換人民幣由原來的827.30元上升到828元 ②我國的外匯儲備在2003年超過4000美元 ③人民幣幣值下降,外國貨幣幣值上升 ④人民幣幣值上升,外國貨幣幣值下降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非典”是不起眼的“口罩”一度十分熱銷,價格大幅度上漲。非典期間上海三槍集團為強化生產能力,從各成衣車間調撥了210臺機器,培訓轉崗了350人,使其日生產口罩能力達到7萬只,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 )
    A 企業(yè)生產水平對價格的作用 B 價值與價格的相互關系
    C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商品價值量的決定作用 D 市場價格對企業(yè)生產的引導作用
    14、臺灣省是世界計算機芯片等電子元器件的主要產地之一,地震導致這些元器件的供應量下降,世界范圍內計算機產品的價格上揚。這說明( )
    A 商品的價值是由其價格高低決定的 B 商品的價格是由其生產數(shù)量決定的
    C 商品的價格和價值總是不相符的 D 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制約
    15、商品價格決定于( )
    A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B 供求關系,但受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影響
    C 個別勞動時間,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D 供求關系,但受到使用價值的影響
    16、市場經濟會促進勞動生產率的不斷變提高,人們在市場經濟中必須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等價交換( )
    A 是指每次商品交換都必須是等價的 B 是指每次交換商品的價格都應與價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shù)之中 D 表明等價交換的次數(shù)多于不等價交換的次數(shù)1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引起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有( )
    ①商品的價值 ②商品的質量 ③商品的數(shù)量 ④紙幣的發(fā)行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8、某企業(yè)依靠新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結果該企業(yè)( )
    ①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 ②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條件下,同一時間創(chuàng)造的商品價值總量增大 ③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shù)量增多 ④經濟效益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某一商品價格提高,可能會帶來的影響有( )
    ①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②會使這種商品的供給量提高 ③會使這種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會使這種商品的互補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0、下列選項中,影響消費的因素有( )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 ②商品的價格 ③商品的質量與性能 ④商品的售后服務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
    21、下列消費品中,不具有替代關系的有( )
    A 汽車與自行車 B 電視機與收音機 C 上衣與褲子 D大米與面粉
    22、下列消費品中,不具有互補關系的有 ( )
    A 汽車與汽油 B、 DVD機 與光盤 C 皮鞋與布鞋 D 鋼筆與墨水
    23、消費可以劃分為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這種劃分的依據(jù)是( )
    A 消費品耐用程度不同 B 消費品類型不同 C 交易方式不同 D 消費的目的不同
    24、在下列選項中,制約我國貸款消費發(fā)展的因素有( )
    ①傳統(tǒng)消費觀念 ②信用制度不健全 ③生產技術落后 ④消費品數(shù)量不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25、購買和閱讀書籍在我們的家庭消費中屬于( )
    A 物質消費 B 服務消費 C 生活資料消費 D 發(fā)展資料消費
    26、下列選項中,影響消費者消費的客觀因素有( )
    ①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 ②民族風俗 ③產品的價格 ④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7、在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對人們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屬于( )
    A 自然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經濟因素 D文化因素
    28、近年來,住房、汽車、通信、旅游等成為社會消費熱點,這些消費熱點的形成有利于( )
    A 改善市場環(huán)境 B 刺激經濟增長 C 完善信用制度 D 實現(xiàn)綠色消費
    29、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jié)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huán)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 )
    A 適度消費 B 可持續(xù)消費 C 多元化消費 D 健康消費
    30、引導消費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是( )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原則 ②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原則 ③避免盲從,理智消費原則 ④保護環(huán)境,綠色消費原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31、用貨幣作為衡量商品價值量大小的尺度稱為價值尺度,貨幣能充當這一職能是因為( )
    A.貨幣和其他商品一樣,能夠交換商品 B.貨幣是商品,具有價值
    C.貨幣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 D.貨幣是商品,能夠表現(xiàn)價值
    32、金銀貨幣和紙幣的共同點是 ( )
    A.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tǒng)一體 B.都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C.都是衡量商品價值量大小的尺度 D.其本質都是一般等價物
    二、非選擇題
    33、針對當前反假貨幣斗爭形勢和黨中央、國務院對反假貨幣工作的要求,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lián)席會議將2005年定為“反假貨幣年”,以更加深入扎實地抓好全國的反假貨幣斗爭。
    (1)黨中央、國務院為什么高度重視反假幣斗爭?
    (2)作為中學生,你認為應如何愛護人民幣?
    34、辨析: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個別勞動時間沒有意義。
    35、辨析:據(jù)調查,有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按虬笔乔趦€節(jié)約的體現(xiàn),但現(xiàn)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勤儉節(jié)約已經過時。
    36、材料一:近年來,我國家電市場降價風潮此起彼伏。一些廠家驚人的低價讓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同時也讓不少生產者苦不堪言,紛紛倒閉或轉產;在國際市場我國家電企業(yè)還面對著反傾銷和綠色壁壘的障礙。
    材料二:海爾集團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并沒有隨波逐流,而是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目前海爾共有13款高檔變頻冰箱通過中國環(huán)保產品認證。環(huán)保產品認證的通過為海爾變頻冰箱走出國門,跨越了綠色貿易技術壁壘的阻礙。其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結合材料一,用經濟學有關知識分析家電價格下降的原因。
    (2)材料二中,海爾集團的成功說明了什么經濟學道理?
    37、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方面,有的人花10萬元的天價買一盒月餅,有的人亂吃野生動物,也有的人寧肯一擲千金吃一頓飯,卻舍不得花幾十元訂購一份報紙;另一方面,城市和農村也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特殊困難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如果任其存在和發(fā)展,則會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運用經濟學只是說明怎樣才能解決上述消費問題,以更好地促進經濟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參考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C 6 C 7 B 8 B 9 C 10 D 11 D 12 C 13 D 14 D 15 A 16 C 17 A 18 B 19 A 20 C 21 C 22 C 23 C 24 D 25 D 26 A 27 D 28 B 29 B 30 A 31 B 32 B
    33、1)人民幣是我國惟一合法的貨幣,它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人民幣的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人民生活賴以維護、發(fā)展的命脈。打擊制販假幣犯罪,維護人民幣信譽,關系到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國家高度重視反假幣斗爭。
    (2)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愛護人民幣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愛護人民幣要做到不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不揉搓、破壞人民幣,保持人民幣的干凈、整潔和完好,并做好愛護人民幣的宣傳工作,拒絕使用假幣,自覺與制販假幣行為作斗爭。
    34、(1)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個別勞動時間沒有直接關系。
    (2)商品生產者如果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就可以降低個別勞動時間,使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yōu)勢。所以,個別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是有意義的。
    (3)如果商品生產者競相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個別勞動時間,可以使該部門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個別生產者的額外收益就消失了。于是,商品生產者又要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樣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所以,個別勞動時間對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4)所以,題中認為“個別勞動時間沒有意義”的觀點是錯誤的。
    35、(1)題中認為“打包”是勤儉節(jié)約的體現(xiàn)有一定道理?!按虬币馕吨殉允5娘埐藥Щ厝?,避免了浪費,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表明了社會大多數(shù)人已經有了勤儉意識。但“打包”畢竟是盲目點菜的結果,比“打包”更好的是精打細算,合理點菜,這才更符合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
    (2)認為現(xiàn)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勤儉節(jié)約已經過時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勤儉節(jié)約是我國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的國家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離不開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精神;沒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作為支撐,一個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人難以戰(zhàn)勝困難,成就事業(yè)?,F(xiàn)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仍然需要發(fā)揚這一精神,即使將來國家富裕了,也需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36、(1)主要原因包括:①家電生產能力的增長開始超過需求的增長,供求關系發(fā)生變化;② 家電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生產成本呈下降趨勢。
    (2)價格競爭是企業(yè)間進行競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手段。消費者購買商品都希望“物美價廉”,力圖找到使用價值和價值的佳結合點。海爾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這樣就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順利實現(xiàn)商品的價值,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37、(1)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收入。 (2)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堅持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堅持科學消費、理性消費,避免盲從、不合理、不健康消費;堅持綠色消費;堅持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相協(xié)調;要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精神。(3) 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兼顧社會公平,搞好社會保障體系,充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