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考試卷二《刑事訴訟》資料:訴訟參與人概述

字號:


    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訴訟參與人通過行使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對刑事訴訟的進程和結局發(fā)揮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和作用,保證刑事訴訟活動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沒有訴訟參與人的參與,刑事訴訟活動就會變成一種單純的國家職權活動,而不再具有訴訟性質,也不可能完成刑事訴訟的任務。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82條的規(guī)定,訴訟參與人共有七種: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訴訟參與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當事人;二是其他訴訟參與人。這兩類訴訟參與人在訴訟地位、參與訴訟活動的范圍和方式以及對刑事訴訟過程的影響程度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
    當事人是指與案件的結局有著直接利害關系,對刑事訴訟進程發(fā)揮著較大影響作用的訴訟參與人。
    訴訟參與人要成為當事人必須同時具備兩項條件:(1)與案件的最終結局有直接的利害關系。這是實體條件。換言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可能會受到刑事訴訟活動過程和結局的直接影響。這種影響既可以是有利影響,也可以是不利影響;這種合法權益可以是人的自由、財產、隱私,也可以是人的生命。刑事訴訟的開始和進行,使當事人的這些實體權益處于待判定的狀態(tài)。刑事訴訟活動的最終結束,會使當事人的這些實體權益或者受到有利的影響,如獲得了財產,權益得到了恢復和補償?shù)?或者受到了不利影響,如失去了財產、生命、自由等。(2)當事人必須在訴訟中擁有較廣泛的訴訟權利,并能對訴訟過程和訴訟結局發(fā)揮比其他訴訟參與人更大的影響。這是程序條件。一般而言,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要么處于原告(公訴案件被害人除外)的地位,要么處于被告的地位,他們的訴訟活動對訴訟的啟動、進展和終結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82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納入當事人的范圍,并賦予其與其他當事人同等的訴訟地位,是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較之1979年刑事訴訟法在加強刑事訴訟****保障方面取得的較大進展之一。
    當事人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在具有法定理由時申請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或者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
    3.對于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一次;
    4.對于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或者對其人身進行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5.有權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向證人發(fā)問并質證,辨認物證和其他證據(jù),并就證據(jù)發(fā)表意見,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和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勘驗或者鑒定,互相辯論等;
    6.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其他訴訟參與人,是指除公安司法人員以及當事人之外,參與訴訟活動并在訴訟中享有一定的訴訟權利、承擔一定的訴訟義務的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82條的規(guī)定,其他訴訟參與人是指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其他訴訟參與人與訴訟結局并無直接利害關系,其參加刑事訴訟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實體權利,而是在某一環(huán)節(jié)或者某一方面協(xié)助刑事訴訟的進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行為并不能啟動訴訟程序或者對訴訟進程產生直接影響。與當事人相比,其他訴訟參與人享有的訴訟權利較小。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