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考試綜合預測練習題及答案7

字號:


    【問題1】有限公司與股份公司的相關比較,請總結。
    【回復】有限公司與股份公司的比較表格
    

區(qū)別特征 
    

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 
    

設立 
    

發(fā)起設立 
    

發(fā)起設立或募集設立 
    

發(fā)起人 
    

1-50人 
    

2-200人 
    

股東人數 
    

1-50人 
    

2人以上(沒有上限) 
    

股東會 
    

出資比例表決,約定除外 
    

一股一權;出席表決權過半決議 
    

董事會 
    

3-13人 
    

5-19人;全體過半數出席開會;全體過半數通過決議
    兩個強制性規(guī)范:
    (1)全體董事過半數出席方可開會;
    (2)全體董事過半數,方通過決議。 
    

董事長 
    

章程規(guī)定 
    

全體董事過半數選舉產生 
    

股權質押 
    

自由 
    

自由 
    

股權轉讓 
    

外傳限制 
    

自由,例外主體限制 
    

異議退股權 
    

5年利;合并分立轉;延期 
    

合并分立 
    

公司類型 
    

一人公司;國獨公司 
    

上市公司 
    


    【問題2】票據權利取得的例外規(guī)則。
    【回復】票據權利取得的例外規(guī)則:
    A.惡意
    以欺詐、偷盜或脅迫等手段取得票據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惡意取得票據的,不得享有票據權利。
    持票人因重大過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票據的,也不得享有票據權利。
    B.無償
    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
    因稅收、繼承、贈與可以依法無償取得票據的,不受給付對價的限制。
    但是,所享有的票據權利不得優(yōu)于其前手的權利(承繼權利瑕疵的抗辯)
    【問題3】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分配。
    【回復】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
    【注意】原告有三項舉證事項:
    (1)向被告提出過更正申請。
    (2)申請更正的信息與自己有關。
    (3)政府信息不準確的事實根據。
    【問題4】搶劫罪與綁架罪的區(qū)別?
    【回復】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綁架罪是指利用被綁架人的近親屬或者其他人對被綁架人安危的憂慮,以勒索財物或滿足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實力控制他人的行為。
    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1)搶劫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對財物的所有人、經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其當場交出財物或者當場將其財物劫走;(2)綁架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他人使用暴力、脅迫或麻醉手段,將其劫持,利用被綁架人的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對被綁架人安危的憂慮,迫使被綁架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交出一定的財物,換取被綁架人的人身安全。因此財物通常不是當場取得,而是在以后的特定的時間、地點取得;不是由被綁架人直接交出財物,而是由被綁架人的親屬交出。
    【問題5】什么叫具體事實認識的對象認識錯誤?
    【回復】您把概念雜糅了,應是具體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對象認識錯誤。
    對行為對象的認識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誤把甲對象作為乙對象加以侵害,而二者體現相同的社會關系。如行為人在行為時,誤把甲認為是乙而對其實施殺害行為。這種對體現相同社會關系的具體目標的錯誤認識,并沒有使行為人罪過的內容發(fā)生改變,所以行為人仍應負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2)誤把甲對象作為乙對象加以侵害,而二者體現的社會關系不同。比如,行為人意圖盜竊辦公室的一般財物,卻到值班室將槍支作為一般財物加以盜竊。對于這種錯誤,只能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內容認定犯罪性質,即行為人以盜竊一般財物的故意實施盜竊行為,成立盜竊罪。
    (3)誤將犯罪對象作為非犯罪對象加以侵害。比如,行為人誤以人為獸而實施殺傷行為。對于這種錯誤,由于行為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而不是故意犯罪,而應根據實際情況成立過失犯罪,或是意外事件。
    (4)誤將非犯罪對象作為犯罪對象加以侵害。比如行為人意圖殺害甲,但在黑夜中將牲畜誤認為是甲而加以殺害。對于此種錯誤,由于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故意,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只是由于認識錯誤而未得逞,應而構成犯罪未遂。